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书故事
“该来信了……”
  • 2011年03月30日 作者:
  • 【PDF版】

    □田邦利  固定电话进入千家万户,也就20年,手机与电脑进入普通人家的时间相比更晚。在这之前,一个在这,一个在那,两地之间的联系,靠的是书信往来。书信与电话不同,与电子邮件也不同。那时人们盼信、等信,“见字如面”的心情,很难通过现在的打电话或发E-mail来体味。我至今难忘,当年写信时的倾注和拆信时的急切。我也给人读过信、代人写过信,写信自是也要读信,写了,读读,让人听听,哪儿言不尽意,再修修,再改改;每每,听信人都是一脸的殷切、仔细与认真。虽说历史已经跨越千年,一如杜甫所说,“家书抵万金”。

    那时,家人、亲戚、朋友、同学、战友、恋人,依依惜别时,总是叮嘱一句:“到了,写个信。”

    当年交通不便,书信的投递也慢。就说在我的农村老家吧,收到省内的信,快,也得3天;慢,得5天。收到北京、上海的信,快,5天;慢,得一个星期。收到吉林、黑龙江的信,快,一个星期;慢,得10天。收到云南、贵州的信,快,10天;慢,得等半个月。

    “该来信了……”一年365天,天天有人这样念叨。母亲念叨闺女,父亲念叨儿子,妻子念叨丈夫……恋人更是心急如焚、望眼欲穿。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春节越盼信。条件所限,大老远的,人来不了,就盼来封信。见信如见人。

    “该来信了……”我见过当爹当娘的盼儿女的信能拿着马扎坐等村头,也见过为妻的盼夫信不好意思地伫立门口。嘀铃铃……邮递员绿色的自行车在胡同头上一停,立刻就有人围上来,有孩子,也有大人。一个胡同内,谁家有出门在外的,街坊邻里都清楚。“谁谁谁来信啦!”不等邮递员从邮袋内把书信拿出来,围着的人已是想当然地大着嗓门咋呼。书信未见声先闻。这时,收信人或正在邮递员的身旁 脚看,或听到咋呼声,趿拉着鞋,正忙不迭地从家里往外跑。若邮递员一边开着硬板夹子,一边说“拿戳儿”,一定是汇款单或挂号信!定是把人乐得连跑带颠。新兵,新生,刚出门在外的,第一次往家写信,邮递员不知道收信人的家在哪里,拿出书信,说出收信人的名字,就会有人指给地方,说,那……到那个胡同头,往里一拐就是。孩子们听了,呼啦啦,跑着跳着,小鸟般在前面带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外念书,短不了有书信往家寄。想来,邮递员一开始也是不知道我的家,后来就知道了,就熟记了。那位邮递员姓苑,他去村子送信、送报,栉风沐雨,几十年如一日。一开始是小苑,一年一年,小苑成了老苑。老苑后来当了邮政所的所长,再后来老苑就退休了,退休后住进了县城,在县城颐养天年。前年,老苑见到我,不无感慨地说:“大娘身体挺好。这么些年了,她还敢认我。”老苑说的“大娘”,是我的母亲。我在县城教书,母亲也从乡下来县城住了。母亲小脚,没去过远地方,离农村老家60里地的县城,对母亲来说绝对是异地他乡。在县城的大街上,在茫茫人海中,90高龄的母亲,竟能认出当年的邮递员!个中是娘当年对儿的惦念:“该来信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23年前的一封来信
“该来信了……”
家信·钢笔·字典
一封寄往天堂的家书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