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入海为安”成新的安息准则
  • 2011年04月19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王 笑

    清朝诗人龚自珍曾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我们把生命的陨落也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时,那么请相信,一个生命的逝去,并不是终止,而是无数新鲜力量再生。与中国传统道义“入土为安”背道而驰的“海葬”,已经慢慢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选择,比起此行为为“坟奴”无奈之举的说法,魂归碧海,伴浪永生,为生者留出多一片寸土寸金的土地,这种“海葬”的理由则更让人们欣然接受。

    多人在往生之前作出“蓝色选择”,这无疑是人们思想的一大进步。海葬人数增加一倍,为海葬者集体建碑(本报4月18日C01版曾报道),海葬服务日趋人性化、精细化、系统化。这一举措,不仅仅节省了丧葬费用,更是向改变传统理念,提倡绿色丧葬的迈进。海葬可以为生者留出更多的土地以发挥更好的服务效用,可以减少祭奠焚烧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可以让“厚养善葬”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传统孝道之精髓的传承弘扬。

    试想,将往生者的骨灰撒入大海,日日随海潮起潮落,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大海永无止境,生命亘古永恒。其实,当我们抛开禁锢于思想上的道义枷锁时,获得解放的不仅只有自己,还会有更多的后来之人受惠于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离家锁门”那样培养文明习惯
愿“入海为安”成新的安息准则
妇女创业大课堂开始报名
两场女子招聘会等您参加
外资企业招聘会周末举办
汽车票预售提前至15天
今日气温小幅回升
23日,35座山头公园免费玩
周六来看《咕噜牛小妞妞》
市区天气
生活指数
郊区天气
海洋预报
利率达近年最高水平国债成市民投资热点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