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开“三公消费”的亮点应该成为起点
  •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
  • 【PDF版】

    □单士兵  这段时间,“三公经费”的公布情况牵动人心。截至7月18日,已经有近30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从目前晒出来的账单看,出现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亮点,但也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很多单位选择临近周末甚至是要下班的时间公开,体现了躲避公众关注目光的技巧性。

    在民意千呼万唤之下,终于有不少“爽约”的中央部门也走出来,开始集中公布“三公账单”,这本身是好事情。专家预计,本周有望迎来各部委公布“三公经费”的高峰期。其实,当民意已经过河,政府也没办法永远在假装摸石头。既然“三公经费”注定逃不开公众挑剔的目光,那么,及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展示真实的账本,就是中央部门无法绕行的选择。

    必须强调,今天的民意是极其理性与智慧的。无数事实也都证明,试图蒙蔽民意掩饰真相的行为,最后只能遭到民意更大的侮辱。在公开“三公经费”问题上,不论是“爽约”迟迟不愿公开,还是在公开过程中玩弄技巧,公众都会轻易看穿其中包裹着怎样的动机。事实上,现在公众对于业已公开的“三公经费”,也完全看得清楚其中的亮点与缺陷。出现亮点,给予掌声;有了问题,难免挨骂。这本身也是一种公平。

    先来看看已经晒出来的“三公账本”有哪些亮点。应该获得掌声的,有科技部、农业部、审计署等部门。比如,科技部率先公开,内容明晰,这种不怕枪打出头鸟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相比其他部门,农业部按在职人员数计算出了年人均财政拨款“三公经费”约为2500元,这样细致的“三公账单”无疑有突破性;而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在数据上很精细,内容详细易懂。在出国费接待费上精确到“人次”,在公车经费使用上精确到“车辆”,这些都被视为“范本”。这些亮点,让“三公账本”公开透明,拥有说服力,方便公众监督。

    在这些亮点映照之下,一些中央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就更加凸显模糊性与粗糙性。很多部门提供的账单,让纳税人看了一头雾水,原因是数据太过笼统,根本不能指归到具体项目。比如,在有些部门的账单上根本看不到到底有多少钱花在公务接待上,更遑论去提供公车、出国、接待等费用的人均数了。为什么没能将“三公经费”的内容细化,说到底,就是没有接受监督的诚意。一些中央部门针对“三公经费”中的一些“灰暗”问题,要么避而不提,要么玩弄文字游戏,让民意质询支付过多的代价。这样的“三公经费”公布,徒留形式,纯属走走过场,毫无意义。

    一纸公开经费的账本,几多公共利益的牵挂。公开“三公经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让公共财政使用更加节约透明与公正合理,必须从制度与执行的层面进行解决。现在,不论是公共财政的预算,还是相关经费的使用,都开始通过“三公经费”的账本接受公众检阅。为此,不论是“三公经费”公布缺乏诚意的部门,还是此后将要晒自己“三公账本”的部门,都有必要把农业部、审计署等部门的亮点当做一种鞭策,感觉到相应的压力。毕竟,同样是中央部门,同样是花纳税人的钱,对待纳税人监督的态度,差距也不能那么大呀。

    权力永远不可能离开公众监督与制度约束而孤立存在。中央部门本身也应该作为“阳光行政”的表率,必须坦坦荡荡,通过公开“三公经费”来真正接受公众监督与制度制约,而不是玩弄那些精深的技术手段,去跟民意“躲猫猫”。希望中央部门能从“三公账本”的亮点中感受到一种鞭策力量,把亮点当起点,勇敢而坦荡地接受民意监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
打击“泔水猪”,先给泔水找出路
“内地合法”的说法恐难服众
“五条禁令”不违法,政委在玩弄法律
公开“三公消费”的亮点应该成为起点
塌掉的不只是路桥,或许还有良心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