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题棉”背后的问题
  •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问题棉加工点,几年的时间,几十家厂房聚在一起像是一座村庄。
  4月24日,暗访20多天采写的“问题棉”稿子见报,作为当事记者,终于松了一口气。面对生活中的灰暗,揭示生活的灰暗,向光明的地方迈一步甚至半步,这是我们的责任——      记者 孟敏
  采访难,检测也难
  发现这个线索,是因为再生棉加工点严重侵犯了周边村民的利益。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潜伏在暗处的种种危险因素,最终逼迫村民找到了我们。
  谨慎起见,记者在3月末来到加工村落初探实情,和一名“问题棉”老板进行了初步接触,明显感受到他的警惕性很高,不让接近加工区域。记者只好从出货区拿了些棉花“样品”失望而归。
  出师不利,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采访方向:必须做足前期的功课。随后记者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蹲点、掌握出货规律,另一路去调查市场,采访了几个弹棉花的老板,掌握棉花的实际价格和鉴别方法。
  4月初的某日,记者以采购员的身份来到济南三孔桥进行调查,并在一家老板的带领下来到仓库,这里有四五个工人在赶货,有往医院送的货,也有往学校送的货。该老板介绍说,这里的棉被100多元一床,便宜的40元一床,用的棉花质量不同,但至少能盖一年。老板谨慎地表示,40元的棉被需订货之后现做,而且不保存样品。
  前后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拿到大量的市场信息后,记者再次来到黑心棉加工点,明显感觉有些底气了,同时也获得了现场的第一手信息。
  “这哪里是棉花?”记者首先将棉花“样品”送到山东省纤维检验局的一家机构检测,一位负责人直接拒绝了我们的检测要求。 
  “棉花里不会有长丝状的纤维和有弹性的涤纶,在阳光下亮得不正常,且颜色一看就是经过漂白了。”说着,他拿出真正的棉花对比检验,真棉花棉纤维长、整齐,记者带来的棉花棉纤维短,还掺杂着线头,“比如我检测酒,你带来了水,根本无法检测”。
  该负责人把我们推到了另一家检测机构,但是在这里我们同样被拒绝。面对这种“踢皮球”的情况,记者质问到底该去哪里检测?在我们的一再“纠缠”下,这家检测机构最终接受了我们的检测申请。
  要相信我们的职业道德……
  调查市场、暗访加工点、拿到质检报告、跟车到收货企业……在所有前期功课都做完后,经领导反复商讨,为了稳妥起见,决定再跟几天货车,多发现几个进货厂家;同时找相关部门前去查处,先检查再发稿。
  在做完了所有的前期调查后,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找到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商讨双方合作查处事宜。当时并没有告诉他们加工点、进货厂家的详细地址,对此,接待我们的一位负责人反复强调这么一句话:“要相信我们的职业道德”。
  我们表示“问题棉”加工点是在济南,从这里进货的厂家多数在外地。但是,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4月20日,记者跟随检查人员去再生棉加工点突击检查,看到的却是早有准备、“包装”之后的现场。而且记者从检查人员的口述中获悉,再生棉加工点一直没有进行生产,“没有大问题”。
  24日,当《破布旧絮制棉,运进纺织厂》、《隔着门缝看看,就说没问题》的稿子见报后,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们还是抵制住了压力,继续追踪。
  “接到你们的通知后,我们就立即停产了。”25日,当记者跟随相关部门关停这些违规企业时,竟被加工点老板当成了普通工作人员,他们不小心说出了这样的话。其实这种话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比如检查酸奶吧,我们刚进门老板就说:“领导,接到你们的电话,我们今天已经停业了”……
  值得欣慰的是,稿子见报后相关部门立即对加工点进行了查处、关停,甚至有省外的读者也打来电话表示支持和钦佩。
  捣毁加工点,这似乎是一个云开雾散的结局,但是它离真正的云开雾散,又似乎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