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读偶记】
吃错的宴席
  • 2012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天D行者

  史上有名的饭局不少,比如项羽与刘邦的“鸿门宴”、耶稣与十二门徒的“最后的晚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也写过一场饭局,这就是他的长篇小说《错宴》。
  我喜欢看有关美食的电影,比如《满汉全席》、《料理鼠王》、《美味情缘》、《食神》、《饮食男女》等,想象中《错宴》如果拍成电影,肯定也会令人垂涎不已。但读过小说后才发现,这顿饭真的非常苦涩。
  作者卡达莱并不是我熟悉的名字,但我平时比较喜欢读一些小国作家的作品,比如捷克的米兰·昆德拉、阿根廷的博尔赫斯、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因此便关注到卡达莱其人。加上对于阿尔巴尼亚,我还有着某种遥远的记忆,当年的《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脚印》等电影,都展现了阿尔巴尼亚人非同寻常的生活。
  看到《错宴》,我才意识到阿尔巴尼亚也有那种正视历史错误的作家。没有人会想到,十几年前吃的一顿饭,会影响十几年后参与饭局的人的命运。想想史上那些有名的饭局,参与者都是当时就决定了命运或者结局,而在《错宴》中,主人公的命运要延宕到很多年后才能看出。
  在二战时期,德军侵占了阿尔巴尼亚的小城吉诺卡斯特,这也是作者卡达莱的家乡。德军总指挥弗里茨·冯·施瓦伯想见老同学古拉梅托大夫,他们当年同在德国留学。按照阿尔巴尼亚人古老的“Bessa待客风俗”,即哪怕是敌对的家族或国家,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伤害做客的人,古拉梅托大夫决定邀请弗里茨上校到家里吃晚饭。晚宴之后,弗里茨上校释放了被逮捕的阿尔巴尼亚人质,化解了当时的紧张危机。而晚宴中古拉梅托大夫与弗里茨上校到底说了什么,竟然谁也不知道。
  进入上世纪50年代,阿尔巴尼亚解放后,有人对古拉梅托大夫邀宴弗里茨上校质疑,倒霉的古拉梅托大夫便被监禁在夏妮娜洞穴监狱里接受刑讯,让他交代那顿晚宴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有通敌叛国的问题。预审法官沙乔·梅兹尼为讨好上级,更为了发泄私愤,想尽法子折磨古拉梅托大夫,最终置古拉梅托大夫于死地。当然,沙乔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多年后他因滥用职权被判刑,后因精神错乱在精神病院度过他的刑期。2007年春天,古拉梅托大夫死亡的真相才被揭示出来。
  说到这里,估计有不少读者会觉得这样的故事似曾相识,而且会联想起中国历史中的诸多情景。但是,类似这样的精彩故事,在中国文学中却很难找到,其原因不言自明。事实上,卡达莱写这篇小说,也是在他定居巴黎之后,当初他在阿尔巴尼亚时据说以歌颂恩维尔·霍查闻名。不知是环境变异,还是人性多变成就了他。
  小说中,卡达莱有意识地把主要人物写成分裂和矛盾的两个人,这样便有了大古拉梅托和小古拉梅托,他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秉持不同的看法,就像动画片《变身国王》中女祭司跟班高冈肩上不时出现的两个小人,总会为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其实,这两个小人代表了高冈矛盾时的两种态度。而在《错宴》中,大古拉梅托和小古拉梅托也是如此。
  应该说,这部小说的翻译还是非常精彩的,但不知为什么,译者在该书第20页竟会把德国著名的爱情歌曲《莉莉·玛莲》,译成《丽莉·玛莱娜》,是想别出心裁,还是对《莉莉·玛莲》这首歌一无所知,希望不要像清华大学的某教授那样,将众所周知的“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