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报记者进社区,蹲点关注居民生活
最看重咱老百姓的认可
本报记者司路清
  • 2012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司路清(右一)正在采访社区活动。
   ▲2012年4月26日本报C04版,报道了芙蓉社区26岁的社区“居委会大妈”迟艳艳。
   ▲2012年4月24日本报C07版,报道了昭阳社区的“2+1爱心学堂”让社区孩子假期不再放羊的事情。
扎根
  有人说,社区是反映社会民生的重要窗口。
  为了让本报新记者领悟新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原则,今年4月份,本报启动了“晚报记者进社区”,共安排四名新记者在社区“扎根”,进行蹲点体验。
  社区无小事
切忌浮躁气

  4月16日,我们四名见习记者被分派到金阳社区、兴阳社区、昭阳社区、芙蓉社区。
  我被分配到昭阳社区,在去之前,我了解到,昭阳社区建成较早,中老年人较多。
  当时,我们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跟社区的老百姓打交道,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我们,怎样能够快速得融入社区生活,并且让老百姓熟悉你,认可你,信任你,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考验,更是一次锻炼。
  经过我们的讨论,觉得刚下社区时候,需要我们有耐心,切忌浮躁,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学会沟通
其乐无穷

  我们有过与社区的老人一起打乒乓球的体验,有与便利店老板交谈的经历,有陪同消防志愿者为社区孩子辅导的体验,我们用心去感知社区居民的冷与暖,贴近百姓生活。
  在采访社区76岁的老教师王梅平时,他拉着我的手向我诉说自己30多年的教育之路。随着交谈愈加深入,这位慈祥的长者把我当做亲人一样。
  几周后,一些贴近性强的稿件陆续见报:《“励志榜样”金阳社区居民辛崇鹏身残志坚》、《免费培训五百残疾人送技能》、《昭阳社区“2+1爱心学堂”让孩子不再“放羊”》、《糊纸盒折纸袋,家门口有活干》、《兴阳社区“阳光家园”助老扶残》、《26岁的“居委会大妈”可真忙》……
社区、记者相扶持
互帮共助心连心

  一些居民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上了报纸,觉得惊奇和亲近。
  今年9月22日,本报主办“金秋相亲会”。昭阳社区、金阳社区、芙蓉社区都表示要大力支持,愿意设立报名点。“我们这里也有不少大龄青年,正好不出小区就可以报名。”一名负责人说。
  记者蹲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社区参与,记者的根也越扎越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