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省首批重点学科——青医附院骨科
  • 2012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就医指南
  青医附院骨科创立于1947年,由当时的医院院长兼骨科主任沈福彭教授等负责在外科系统首先独立形成骨科专业。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青医附院骨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山东省和胶东半岛地区享有盛誉。
  青医附院骨科是山东省首批重点学科,是医院内第一批被国务院批准的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目前为博士研究生授权点。1998年,骨科率先成立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为骨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又被确定为山东省卫生厅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成为整个山东省内既是重点学科又是重点实验室的两个学科之一。目前创伤骨科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合并,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强,对骨科多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享誉国内外。多位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职务,如国际华人脊柱学会常务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委员、国际内固定协会(AO)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山东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关节外科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两岸三院四专科共同发展
  为适应现代骨科的发展,青医附院本部骨科改组为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两个科室,并在青医附院东区成立了创伤外科,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创伤骨科五个专业组。随着黄岛分院的成立,又成立了外二科(骨科),使得青医附院骨科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目前,四个科室共开放床位146张,拥有医师52人,护士39人,医院终身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24人,硕士学位24人,博士后2人。四个科室共同发展,在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年门诊量约7万人次,年出院患者近4千人次,就诊满意率达97%以上,成为山东省胶东半岛地区的医疗中心。
  脊柱外科:该科现有床位41张,教授(主任医师)4人,青医附院终身教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每年手术量近1500台,是骨科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长期致力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为代表的系列研究,使脊柱外科蜚声海内外。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已经形成特色,目前正在主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指南》的制定工作。退行性疾病的诊疗已经成为科内常规开展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其中有脊柱非融合技术(如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腰椎后路Wallis动力性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钛缆内固定术等)、脊柱微创手术(如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及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术、上颈椎疾患的前后路手术、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等。先后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卫生部留学归国人才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山东省教委、卫生厅课题多项,获得省部、市厅级各级奖励多项。定期选送年轻医师到美国、法国、德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并参加美国、欧洲脊柱外科年会进行学术交流。
  关节外科:2005年独立建科,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拥有博士学位5人。关节外科技术力量雄厚,1968年就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先后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指间关节置换、人工全股骨置换、人工肩胛骨置换等手术,全膝、全髋关节翻修术以及髋、膝关节双侧同时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以及开展了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目前已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逾千例,人工关节翻修手术近百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110余例,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术800余例,手术数量和完成质量在省内居领先地位。
  东区创伤外科:该科成立于1999年,2005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创伤外科的基础上组建创伤手足外科。科室现有医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4人分别曾在美国、英国、韩国和香港长期留学和培训。创伤手足外科是中华医学会青岛市骨科学会暨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创伤学会主任单位。创伤手足外科在重大创伤急救、脊柱损伤及脊柱各类疾病、骨盆及髋臼骨折和四肢复杂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及四肢周围神经肌腱疾患、手足创伤及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和知名度,每年高质量完成400余例高难度手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并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中心。同时,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的高新技术项目医用生物材料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具较大影响,人工神经材料、BMP及人工骨、KS促组织生长液的临床应用及实验都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黄岛院区骨科: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组建成立黄岛院区骨科,目前床位41张,主任医师3人,终身教授1人,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全部由来自医院本部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和资深护理人员组成,医疗设备、仪器精良,开展骨科各类手术,尤其在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方面的诊疗具有特色。
 新技术、特色技术成绩斐然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加深,黄岛院区骨科骨科不断派出人员到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内外重点院校、医院参观和学习,将高新技术、理念与青医附院特色技术相结合,近几年来相继开展了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及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钛缆内固定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XLIF微创椎间融合术、经皮球囊扩张压缩椎体成形术、股骨头坏死钽棒重建术、腰椎后路Wallis动力性内固定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等众多的新技术及特色技术,成绩斐然。
  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及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青医附院从1951年起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至今已经完成近万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通过微创器械小切口显露病变部位,冷光源内置照明,术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因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7年开始引进Quadrant通道系统,借助此系统,该科已经开展此类手术数百余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适应症,可应用于所有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系统使医生可精确到达手术区域,不需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顺利实现以往只有传统开放手术才能完成的腰椎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要求的所有复杂操作。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等腰椎后部结构,减轻对腰背肌的损伤,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腰椎功能。另外Quadrant也应用于颈椎后路Keyhole手术,成为该科的特色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相关微创技术,如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对后路复合体的破坏,促进了术后恢复。
  上颈椎疾患的临床诊治与内固定技术:上颈椎疾患主要包括寰枢椎脱位不稳、上颈椎肿瘤、齿状突骨折、C1-C3骨折等疾病,由于其位置高,风险大,因此,临床研究与应用难度大。科室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此类疾患的临床研究与诊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寰枢椎的内固定技术,从经典的后路各类钢丝内固定技术,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前后路手术内固定,包括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固定、经口咽入路齿状图切除松解术、后路寰枢椎复位融合内固定以及颈枕融合技术等,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年手术量达到50余台,在山东省内和胶东半岛内不论从数量与质量方面均位于领先地位。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目前已完成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数百例。其中近百例为近年来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开展的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并围绕该术式从事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病人中期随访效果满意,较传统的单束重建具有更高的满意度。
  关节翻修术: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普及,翻修病人的病例数急剧增加,但翻修术中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对临床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2002年起该科开展了全髋关节与全膝关节的翻修手术,迄今已积累了近百例病例,中期随访假体生存率为93%,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