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柯棣华往事
  • 2012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一个外国大夫能让中国人记忆那么多年,一定是有种东西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相信某种精神的确可以永生、不灭。
  前些日子,我拜见了一位94岁的老革命,他告诉我,著名的柯棣华大夫曾经亲自给他治过腿伤。
  那是在1941年冬天,这位老革命当时才20多岁,在山西遭遇敌人伏击撤退时,他的右脚踝被树杈刺破,并在渡河时灌进了沙粒。转天,他的右脚就肿得像个大西瓜,小腿肿得像小水桶,痛得不能动弹。军区卫生部的几个医生会诊后说,他的伤势过重,只有切掉右小腿才能防止病情恶化。
  又过了一天,一个两颊消瘦、皮肤黑红、留着黑黑小胡子的医生来给他检查伤势,这位医生就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外科大夫柯棣华。柯棣华看过他的伤情后表示,不用动手术,只要把伤口中的沙子清理干净,就能愈合。
  此后十几天,无论刮风下雨,柯棣华都亲自来给他换药,一开始每天换三次药,有时一次要用半个多小时。在柯棣华大夫的细心护理下,经过一个月,他的腿伤完全愈合,甚至没有留下一点伤疤,然后出院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整整70年过去了,这位老革命提起柯棣华来,仍是一往情深,怀念不已。凑巧的是,几年前我去印度时,也专程到孟买柯棣华妹妹的家中,拜访过他的三个妹妹及其亲属。
  柯家位于孟买老城区一幢十分普通的居民楼内,这种房子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居民楼差不多,房间小得让我有些吃惊。
  房间里正对大门的位置,摆放着柯棣华的半身塑像。塑像下方的小牌子上用英文写着: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大夫,1938年至1942年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1910年10月10日生于印度绍拉普尔,1942年12月9日在中国河北省葛公村逝世。
  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是柯棣华的原名,当时与他同到中国的另外4名队员,也都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加上了一个“华”字,以表示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在房间的另一个角落摆放着柯棣华的中国夫人郭庆兰的照片,多年来,柯家一直将郭庆兰当做亲人。据介绍,她从1958年到2004年曾5次访问孟买,与柯家人相见。在中国国内,她也多次与到访中国的柯家亲属会面。今年6月28日,郭庆兰因病去世,享年96岁。
  柯家房间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年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大夫亲笔写下的挽词,它写于1942年12月29日,也就是柯棣华大夫去世20天后。挽词上写着:“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如今,挂在柯家房间内的便是毛泽东的手书原迹,说起它来,其中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1978年,当时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先生率团访问印度,他在柯家看到毛主席书写的这张挽词没有装裱,不便保存,就提出把挽词带回中国去装裱。就这样,他们带走装裱好后,又委托中国驻孟买总领馆把挽词带回了柯家。
  柯棣华的五妹瓦萨拉是位针灸大夫、印度医学学会会员,她曾在孟买开设私人诊所,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回忆起柯棣华,老人感慨万分地对我说:“他去中国时,我只有11岁。这之前,我们经常在胡同里一起玩游戏,那种无忧无虑、兄妹相欢的情景,至今浮现在我眼前。他到中国后,经常给我们写信,讲述他与当地医生一起工作的情况。”
  在柯棣华大夫的影响下,柯家后来先后有12人从医,一家三代参与中印文化交流。
  我想,一个外国大夫能让中国人记忆那么多年,一定是有种东西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相信某种精神的确可以永生、不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