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忆旧
童年的盼年
  • 2013年01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师承瑞

  我的童年是在故乡度过的。那个年代,我最期盼的就是过年,进入腊月,我就扳着手指头一天天地数、一天天地盼。
  盼着赶年集。那时,我正在本村上小学,过了腊月初十我就天天盼着学校放假,放了假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跟着父亲去赶年集。集市在邻村,离我们村四里多路。吃过早饭,父亲就用自行车载着我出门了,十里八乡都来赶这个集。集市很长,拐弯抹角占满三条街。街道两侧摆满摊点,有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卖百货的、卖炊具餐具的,还有捏面人的、演皮影戏的、看万花筒的。集上人来人往,推车子的,提篮子的,搭褡裢的,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吆喝声、叫卖声、鞭炮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我边走边看,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看。到了集市中间,父亲找个丸子锅,拿出两毛钱给掌勺的师傅,“给孩子来碗绿豆丸子”,那掌勺的接过钱说一声“好嘞”。父亲叮嘱我:“在这儿吃丸子千万别动弹,我买完菜后就回来找你。”我点点头。丸子锅是用石头或土坯支起的一口大铁锅,锅底烧木头,锅内是丸子汤,旁边放着一大筐丸子,随卖随添,周围摆着几张小矮桌和一些小凳子。我找个凳子坐下,只见掌勺的很熟练地拿起碗,用勺子在锅里舀了两勺丸子,再添一勺汤,撒点芫荽末,一碗香喷喷的丸子就端到我跟前。我边吃边数,正好10个丸子。丸子汤随便喝,我一连喝了两碗,喝得浑身热乎乎的。父亲买完菜回来,我们就去买鞭炮。为了省钱,父亲只买一小挂炮仗,然后再给我们弟兄几个买了点儿摔炮和几把滴滴筋,年货就算基本办齐了。
  盼着过除夕。除夕是最忙的日子。这天,母亲起得很早,天不亮就开始生火炸东西,主要是炸丸子(用豇豆或绿豆面加上红心萝卜丝等做原料)和炸鱼(小带鱼),丸子要炸一小筐,鱼炸得很少。等我们早上起床时,母亲已经炸完了(这是我们那儿的习俗)。早饭随便吃点,中午吃饭时每人分上几个丸子和两三块炸鱼,就着煎饼吃,这就算一顿年饭了。吃过早饭,父亲带着我们打扫卫生,主要是清扫屋内和院子,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全部清扫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死角,有时还要刷刷墙,贴几张新年画,增添点喜庆气氛。母亲则准备吃的,蒸年糕、蒸馒头、煮肉、剁馅等。要说最忙的当数父亲,除了打扫卫生外,他还要写春联,因为他是老师,毛笔字写得很棒,每逢过年很多人家都要让他写几副,父亲也从不推辞。其实,过了腊月二十,父亲就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红纸,随到随写,我们弟兄几个轮流帮忙拽纸、晾晒。来写春联的有的拿纸、有的不拿纸(确实买不起),只要说一声要几副,父亲就给他们写好让我们送去,父亲一有空就写,一直写到年三十。大半个村子贴的春联都是父亲写的。  
  盼着去拜年。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就是晚辈到长辈家中拜年,祝愿老人新年吉祥、健康长寿。小时候我都是跟着父亲去拜年,拜年的对象自然是村中父亲的长辈了。每到一家,父亲先问候:“大爷、大娘、大叔、婶子,您过年好,早晨吃了几碗饺子?”对方都这样回答:“过年好,早晨吃了两大碗饺子,你爹你娘挺好吧?”父亲答:“都挺好。”接着就让我给老人磕头拜年,因为那时我还不会磕头,父亲便说:“给你爷爷奶奶鞠个躬吧。”我就照着父亲的吩咐去做,老人们会夸我两句:“好孩子,真懂事,长大了保准错不了。”接着抓把糖块或者瓜子塞到我的衣兜里。这一家拜完后就到另一家去,一家也就呆十来分钟,因为拜年的很多,进了屋寒暄几句就走人,否则屋里就挤不动了。一上午要拜二十多家,我口袋里的糖块也装得鼓鼓囊囊。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孩子们盼年,盼的是穿件新衣裳,吃顿好饭食,无拘无束地玩耍几天。现在的孩子们过年盼的是什么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