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泡餐具为何解禁还需多解释
  • 2013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当年发泡餐具制造了“白色污染”,为了禁用又大费周章,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现在,解禁一定要全方位地权衡利弊,慎之又慎。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禁而复出,但仅凭一纸号令还不足以完全解除公众对此事的诸多疑惑,消费者能否放心地使用发泡餐具,离不开社会广泛的讨论和相关部门充分的解释。
  首先,公众需要以科学为基础的严谨答复。十四年前,国家经贸委之所以对发泡餐具发出禁令,其理由是发泡餐具在生产环节使用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在使用环节也容易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使用后难以降解又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正是基于对政府部门的信任,这些年来很多消费者自觉地抵制了廉价的发泡餐具。而现在国家发改委又摆出了五条解禁的理由,当初触目惊心的问题似乎都不成问题了,使用发泡餐具反而成了节约资源的行为。
  不可否认,科技在进步,社会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主管部门在发泡餐具的使用上可以做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而公众很难做到“脑筋急转弯”,他们不禁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因素改变了主管部门的认识,是科技进步,还是产业调整?另外,有些解释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比如“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这一条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为这个事实在当初发布禁令之前也是存在的,时隔十四年把它作为解禁的理由,有“选择性引用”的嫌疑。即使美国、日本等国家从不拒绝发泡餐具,也应该看到他们所建立的回收体系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效仿的,像日本就要求消费者把发泡餐具清洗干净之后再交到特定回收点,而从我们现在的国情看,做类似的回收几无可能。
  能否对发泡餐具开禁,关乎企业利益和市场效率,更关乎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决策时必须以后者为重。要维护公众的利益,又必须有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作保障。据说发改委方面在解禁令发出之前也征求了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但从解禁之后的舆情看,征求意见的过程还不够公开,没有给公众相应的发言机会。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既要听支持的声音,更要听反对的声音。一些行业协会因为与会员企业的利益关系,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说发泡餐具的好处,相对而言,超脱利益格局的声音就显得弥足珍贵。如果事先能借助公共媒体等平台进行广泛的讨论,公众或许就不会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感到愕然。日前,有媒体又爆出一些塑料企业运作发泡餐具复出的“公关合同”,其中公关费用高达450万元。企业为推广产品做公关无可厚非,但这种公关应该是对面对公众和市场的宣传,而不能与主管部门进行利益勾兑。现在公众担忧,发泡餐具复出的背后存在利益诱导,这时急需主管部门主动澄清决策的程序,这比谈论卫生标准和资源再利用更迫切。
  当年发泡餐具制造了“白色污染”,为了禁用又大费周章,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现在,解禁一定要全方位地权衡利弊,慎之又慎。要知道,禁用十四年都没有让发泡餐具完全退出市场,一旦污染重来,再禁就是难上加难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