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站在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前发表了演讲。2008年,当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来到柏林时,曾受到柏林人近乎疯狂的欢迎,有近20万人到现场聆听他的演说。然而短短五年后,勃兰登堡门前却只稀稀拉拉地站了4000多人,柏林市民显然没给这位美国总统留什么面子。 与咬字不清的小布什不同,奥巴马是公认的演讲高手。此次演讲中他更是脱衣挽袖,运用肢体语言表示德美关系亲近,“我们可以像朋友那样,不要太正式。”然而,在做这一连串动作时,奥巴马与听众之间却隔着一层厚厚的防弹玻璃墙,这让一切秀亲密的举动都失去了说服力。有媒体甚至调侃说这道玻璃墙是“奥巴马的柏林墙”,而整场演讲效果则有如“呵壁自语”。 勃兰登堡门一向被视做美国总统演讲的一块“福地”。在这里,1963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是一个柏林人》,并以一句“一切自由人,不论他们住在何方,皆是柏林市民,所以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为‘我是一个柏林人’这句话感到自豪”被载入史册。还是在这里,1987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指名道姓地对苏共总书记呼吁:“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两年后,柏林墙便轰然倒塌。此次,奥巴马选择在同一个演讲台上发表演说,显然动了一番心思。 然而,与两位前辈当年的慷慨激昂相比,抑扬顿挫惯了的奥巴马,此次反而显得中规中矩。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因为现实没给他提高嗓门的底气。肯尼迪和里根之所以敢拍着胸脯给欧洲盟友做保证,是因为当年美国有这个实力——肯尼迪时代的美国正处在国力的全盛期,而里根上任之初虽然遭遇严重的衰退,却依靠“里根经济学”力挽狂澜。反观奥巴马,其第一个任期交上的答卷显然不完美。目前,美国经济虽已开始复苏,但真正起飞尚需时日,这让奥巴马无法如前任一般为欧洲盟友开支票。 除了实力,奥巴马面临的最大麻烦恐怕还是业已被破坏的美国和其盟友的信任关系。“谁是我们敌人,谁是我们朋友?”对于这个问题,里根和肯尼迪当年是有着清晰答案的。然而今天,经济全球化造就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让奥巴马政权对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态度温吞,不敢放硬话。恐怖主义的困扰,又让其不得不草木皆兵,被一些媒体认为是此次演讲冷场重要原因的“棱镜”计划,恰是这种疑神疑鬼的体现。 当年肯尼迪与里根背对着柏林墙演讲,而现在奥巴马却面对着防弹玻璃墙演讲,反差是巨大的。当然,美国总统、柏林、勃兰登堡门,这几个名词串在一起已然形成了一种惯性。不管此次演讲是否“精彩”,它注定是“重要”的,至于影响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在奥巴马演讲的当天,普京就对其演讲中的重点之一“核裁军”做出了回应,称决不放弃俄国的核威力——既然是“对墙演讲”,碰壁后的回音当然总是很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