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来,包括摩根士丹利、瑞银、苏格兰皇家银行、澳新银行以及巴克莱等均下调了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大多都控制在7.5%的政府目标附近。 一旦这成为事实,将是经济第一次下探到政府年初设定的增长“红线”以下。是“保增长”还是继续“调结构”,两个最经常被连在一起的政策目标不可避免将迎来正面碰撞。 同样是增速出现拐点,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目前的形势与去年此时的境况如出一辙。当时,为了挽救经济的下滑态势,央行分别于6月8日和7月6日实施降息。但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GDP的增速仅为7.4%和7.9%。由于地方政府恐惧经济大幅下滑,纷纷推出总额超千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或许是“扩张依赖症”的前车之鉴,让决策层在今年面对同样的“增长诱惑”时有了更多的考虑。继6月19日提出要盘活货币存量之后,7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度抛出要激活财政资金存量。“存量”成为总理调控路线中重要的关键词。这几乎宣告政府不会以大规模的资金刺激来“稳增长”。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博弈中,天平开始向后者倾斜。 向存量开刀,即是向既有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挑战。在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激活货币资金存量的阐述中,整改、盘活、看住和压缩八个字已经勾勒出了下一步财政改革的路径——提升行政效率和强化财政预算管理。整改: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盘活:用好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看住:管好扶贫、社保资金等群众的“保命钱”;压缩:“三公”经费。这是上半年以来,总理改革路线的一次集中阐述。 (摘自《中国经营报》,作者谭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