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三笑超市 地址:海滨小区西门
本报记者 陈莹 实习生 曲晓芳
走进海滨小区西门,“三笑超市”那个大大的牌子远远地就映入眼帘。沿着路边靠墙的小楼梯走上去,是一个宽旷的、大约400平米的大超市。整齐划一的布局,分工明确的员工、面带笑容的老板,都让人倍感亲切。 把《齐鲁晚报》的能量 传给大家 记者来到三笑超市的时候,老板徐辉正在款台翻阅着面前的《齐鲁晚报》,“我从开始参加工作就一直看《齐鲁晚报》,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徐辉笑着说,他对齐鲁晚报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说着,徐辉顺手将面前的报纸轻轻地抚了两下。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徐辉每天还是会习惯性地坐下来静静看报纸,不管当时心情有多糟糕,看完报纸心情就会明朗很多。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徐辉对《齐鲁晚报》的感情已经不再是一份简单的“报纸”,而是“就像每天必须喝水一样”的生活必需品了。不仅他可以从报纸中了解到很多事情,好像报纸也一样可以读到他内心的欢乐与忧愁。 “我每天在站里订100份的齐鲁晚报,只要顾客买够30元的商品,我就会送他一份报纸,我希望《齐鲁晚报》文化中那无形的力量可以感染到更多的人。”徐辉开心地说,基本上每天报纸都可以送完。他认为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他还经常跟顾客们一起谈论报纸上的内容。“和顾客之间的话题变多了,也不再仅仅是是买卖的关系,中间似乎还多了一些东西,很微妙。” 正在款台结账的姜阿姨,惊讶地接过徐辉手中的报纸,笑着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买东西送报纸呢,这下回家不愁没报纸看了。”厚厚的一沓报纸,把姜阿姨的包塞得鼓鼓的,姜阿姨像个孩子一样,拍拍自己怀里的包,说:“走咯!” 顾客落下的吹风机, 他留了一年 海滨小区的老人们,每天早上早早地就开始晨练,然后就到超市买菜做饭了。为了迎合老人们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方便,三笑超市早上7点就会开门。 下雨天,有的顾客因为没带雨伞被困在超市里,徐辉就把备好的雨伞塞到顾客手中;老人买的东西拿不动,他就帮老人搬下楼,甚至送回家。家住台湾村的王阿姨,老远过来只为了买四包馒头,“我就喜欢这里的服务态度,价格还便宜,买着特别顺心。”王阿姨说,溜达过来还可以顺便锻炼身体。 有一次,一个老人买东西的时候把电熨斗落在了超市里,徐辉就很有爱地写下了寻物启事摆在款台上:“主人,我在等你啊,你早点赶来带我回家!”徐辉等了一个月,才把电熨斗的主人等来了,老人感激地直说“谢谢”。“人老了,记性不好,不到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找。”徐辉笑着说。 记者临走时,徐辉从身后的架子上拿出来一个落满灰尘的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是去年夏天一个顾客落在这里的吹风机,标签都还在,应该是没有用过的。”徐辉认真地说,希望失主早日把它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