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把年纪还能叫声娘,知足啊” |
郓城67岁孝子祝玉藏十二年如一日伺候母亲 | |
- 2014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母亲爱干净,祝玉藏每隔两天就为母亲梳辫子。 |
|
本报记者 邢孟 通讯员 李英 刘考勇 百善孝为先。在郓城,有这样一对母子,母亲77岁时因受不了东北的严寒回到郓城老家,儿子见状也舍弃东北的家赶回,全心全意奉养老母亲。如今时光已过12年,这对母子一个89岁、一个67岁。儿子十二年如一日伺候母亲的故事,感动了众相邻。 母亲期待的,不是儿子寄钱能实现的 1月6日,郓城县唐塔街道办事处祝庄村,在暖气融融的堂屋内,祝玉藏89岁的母亲脸上绽开了花。尽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但房间内没有一丝异味,老人的衣服鞋袜非常干净,白净的脸上始终透露着祥和,见来人提起自己的儿子,连声夸道:“好!好!” 村民告诉记者,为孝养母亲,儿子祝玉藏舍小家12年从东北回到郓城,就为照顾母亲。 祝玉藏今年67岁,出生郓城县唐塔街道办事处祝庄村,上世纪60年代,他跟随父亲闯关东,后成为大庆市某粮局一名工人,在黑龙江大庆市成家立业。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夏冬菊忍受不了那里的严寒,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郓城。随着年龄渐长,虽然老人身体大不如前,但却不愿意离开故土。由于牵挂母亲,祝玉藏象一只侯鸟,常年奔波于大庆和郓城之间。2002年,为了照顾当时已77岁的母亲,祝玉藏只身一人来到郓城,开始全心全意奉养老母亲。 其实,祝玉藏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他们都在黑龙江。尽管隔上一两年,他们就来探望一次,但也只能住上一段时间就走。这12年来,祝玉藏基本上是独自照顾母亲。这期间,除了儿女结婚、办理身份证及退休事宜等必须由本人亲自到场外回过大庆外,祝玉藏一直在母亲身边照料,因为母亲已经离不开祝玉藏了。 去年7月,接到单位通知,祝玉藏的退休工资需要他本人回大庆签字。无奈,祝玉藏只好把母亲安排给左邻右舍帮忙照料,7月15日离家后,7月25日匆匆往回赶。因为走前他曾向母亲保证10天之内肯定回来,邻居后来告诉她,祝玉藏走后第10天,老人不吃不喝,老是伸着头往门外看。“她怕儿子一去不复返。”祝玉藏满是愧疚。 “老人一辈子什么苦没吃过,老人最需要的是人,是子女的关心,是精神上的安慰,这些不是我们寄钱能实现的。”祝玉藏说。 母亲偏瘫了,儿子在身边用心伺候着 起初母子俩的生活平静而温馨。但好景不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2010年,祝玉藏的母亲突发重病,被诊断为偏瘫。为了让母亲康复,除了按摩,祝玉藏每天用双手架着母亲的胳膊,用腿驱着母亲的右腿帮她做复健,一步一步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母亲的腿终于有了知觉,可以自由伸缩了。 母亲偏瘫后,祝玉藏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做饭,给母亲全身按摩半小时,伺侯母亲大小便,然后用温水给母亲洗脸、梳头。做好饭后,先是用勺子在锅里把饭弄碎,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母亲吃。母亲的牙掉光了,为了让母亲多吃几口,祝玉藏费尽了心思:比如糖糕,馏上几回之后,再用勺子压得烂乎乎的;苹果去皮之后再切成小片,最后砸碎,再一口一口地喂。 老人大小便失禁后一夜醒四五次。因此,祝玉藏在母亲床前放了两把椅子,椅子上拴着两个打结的小圆绳,一个绳子是晚上用来放木板,防止母亲掉床的,一个绳子是母亲用来晃动板子,叫醒祝玉藏的。他还把一根绳子分别拴在自己和母亲手上,“只要她一拉绳子,我就醒了。” 母亲从年轻时就爱干净,祝玉藏除了每天为母亲洗脸外,他每隔两天就为母亲梳辫子。摘下帽子,老人整齐的刘海和两条灰白的长辫子露出来。 只要天气允许,祝玉藏就把母亲推到院子里晒太阳。母亲的轮椅非常独特,结实的沙发配有四个小轮子,有脚踏板,这是会木工活的祝玉藏精心加工过的,他把木板底端削得平平的,这样,轮椅落地时没有任何的颠簸。 “人这一辈子很短暂,这把年纪在家还能叫声娘,知足啊!”祝玉藏说。当然,他也有遗憾。祝玉藏一直在千里之外陪伴着母亲,他的妻子每天忙着照看孙子孙女,不能回郓城。祝玉藏说,每当想亲人的时候,就会做木工活,干起活来他就忘记了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