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毕大爷技术精湛。 |
|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老手艺正在消失,磨剪子、戗菜刀这一行业就是其中之一。石庙镇70多岁乐观老人毕大爷农闲时间磨剪子、戗菜刀,四五十年练就了精湛技术。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文彬 本报通讯员 田晓剑 刘燕
“磨剪子来,戗菜刀……”20日早上,惠民县石庙镇70多岁的毕大爷向往常一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惠民县城的大街小巷,大声吆喝着,招揽生意。 毕大爷的全部家当一目了然:一条长凳,一头固定两块磨刀石,一块用于粗磨,一块用于细磨,凳腿上还绑着个水铁罐。凳子的另一头则绑着坐垫,还挂了一个篮子或一只箱子,里面装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如锤子、钢铲、水刷、水布等。 表面上看磨剪刀这一行是无本生意,不需要投资,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但也需要懂行。在等生意的空隙,毕大爷一板一眼地说,剪子分很多种,长剪、短剪、宽剪、窄剪、圆头剪、尖头剪,裁布的、修树枝的、剪钢筋的、理发的……刀也分很多种,剥皮刀、砍柴刀、切菜刀、开瓜刀、裁纸刀、斩骨刀等等。“知道了剪与刀的种类和用途,还要懂得怎么开磨,这是一个有经验的磨刀工所必须具备的,否则刀不仅磨不光亮,而且又不具备锋利性,以后也就难挣饭吃了。” 毕大爷他从事这种活计已经有四五十年了。农忙时在家里务农。冬闲时节,他就骑着车子到四里八乡为老百姓磨剪子、戗菜刀,过得也很充实。 说话的功夫,已有几位大妈大婶等着让毕大爷戗剪子、磨菜刀。毕大爷干起活来很有架子,他呈骑马状跨在凳子上,自诩:“骑的是日行千里的赤兔马,磨的便是青龙偃月刀”。毕大爷手捏捏刀背,眼眯看刀刃,计划着从何处起磨。一般磨刀有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粗磨在砂砖上进行,细磨则在油石进行,一边磨一边还要用绑着布条的木棒在竹筒里蘸水降温。磨好后还要看看刀柄的铆钉是否松动,若是松动了,他一定帮你用小榔头敲紧牢固了。 老人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磨剪子、戗菜刀当成艺术品创作。当他把磨好的剪子与菜刀交还给主人时,那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蓄满了笑意。这一刻他或许正陶醉在喜悦里,他甚至淡忘了报酬。尽管天气寒冷,可以看出他的额头上流出汗来。刀子在他手上打磨着,重焕生机,变得更加锋利。 说起磨剪刀的工钱,毕大爷说,“要根据刀具不同、磨工难易、工时取价,一般普通的也就收费1至4元左右,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也能搞到四五十块钱,生意差的时候也就几块钱。” 在一个小区忙完后,毕大爷又骑车向另一个小区走去, “磨剪刀来,戗菜刀……”声音故意拉得老长,且夹带点韵味,声音在长长的胡同弄堂里回荡。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很多的传统手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舞台,但“磨剪刀”似乎仍然久经风霜,屹立而在,令现代气息的生活中依然保留一些传统的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