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年入10万很轻松,苦衷也不少
真正“假一赔十”还是很难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纪万昌向记者介绍他手中的一件疑似假冒伪劣产品。
     今年的“3·15”,以“知假买假”为基本生存手段的职业打假人,将迎来一个变革时刻。3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食药领域的“知假买假”可受法律保护。尽管司法界对这一新规的解读仍存争议,调查中,一些职业打假人已经视此为“利好”。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单兵作战演变到公司化运营阶段的济南职业打假人群体,在这一个“3·15”之后将何去何从?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亚楠 实习生 付玉莹                            
发现“假货” 一气买回19件
  3月4日晚,记者在济南市建设路一间办公室里见到纪万昌时,他正在电脑上查询一品牌普洱茶的信息。
  原来,刚刚从沈阳回来的他,在沈阳桃仙机场候机时,意外发现这一品牌的普洱茶“有问题”。
  作为济南职业打假圈内最知名的打假人,几乎每时每处,纪万昌都会留意货柜上的商品信息。
  “朋友们一般都不愿跟我一块出门,怕我碰到什么事,又开始较真。”纪万昌坦言,朋友们称自己“事儿妈”,比如说,就这次在沈阳,他还为8块钱的餐具费,跟餐馆老板吵了一架。“拆一包餐具加一块钱在很多人眼里司空见惯,但是餐馆没有提前告知,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另外,餐馆没给消费者其他选择,这是霸王条款。”
  纪万昌之所以这样较真,是因为这就是他的生意:发现“假货”——批量购买假货,开具发票——确认造假信息——与厂家协商或对簿公堂——获取收益。这次在桃仙机场,标价近400元一盒的“宫廷普洱茶”作为纪万昌的新目标,就被一次购买了19盒。
  经过上网查询,纪万昌认为,该茶品至少具有以下疑点:没有生产日期;QS标志不规范且冒用他人的QS认证;无厂家联系方式;无产品执行标准。他搜索到的相关信息打印到两张A4纸上,上面标注着前述几大疑点,并与店家名片、购货发票钉在了一起。“今天早晨我已经给店家打了电话,把这些材料的电子版传给了他们,请他们看看有没有异议,没有异议就协商赔偿。”纪万昌说,在他从业的14年里,约有六成的案件是协商解决的。
  按照《食品安全法》“假一赔十”的规定,纪不仅可以追回7千多元的购买费用,而且可以要求7万多的赔偿金。
  但纪万昌说,这10倍赔偿不好拿,为了节省诉讼成本,经过诉讼调解,他一般能够接受5倍以上的赔偿。“即便是不接受调解,官司打到底,真正拿到10倍赔偿的情况也很少。”纪万昌说,“多年来我接触这么多案子,能拿到10倍赔偿的不到5%。”
入行刚两年 年收入就有10万
  “跟现在差不多吧,每年也能存下个十一二万,但是不自由,一天到晚都得绑在公司。”
  作为济南职业打假人圈子里的一名新人,29岁的王俊(化名)在2012年入行之前,曾是广州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阿拉伯语翻译。谈及入行的初衷,他说,这是一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可观的生意。“我是老济南人,家里也有亲戚在济钢工作,工资在济南算是不错,一个月工资五六千,那整天多累啊。做职业打假赚的跟干翻译的时候差不多,但生活要轻松多了。”
  “人家就是大拇指,我就是小拇指。”谈及纪万昌,王俊这样说。其实,在投身职业打假之前,纪万昌卖过服装、摆过地摊、洗过车、做过装修,“就是个小商小贩”。是对职业打假“钱景”的一致判断,让他们入行。“收入是小商小贩比不了的。”纪说,为保证收回成本,现在外地的案子货值至少2万以上他才会接。
  王俊入行之初是被一篇网文吸引的,当初他很纳闷,职业打假人如何能够一年赚20万。入行两年,他说,“仅靠识别标签、标注、虚假广告等问题,一年就能收入10万元以上。”而这些,在职业打假业内,是最基本的技巧。
  “食品标签问题是最容易上手的打假领域,因为判断起来简明、方便。”王俊说,“我的第一个案例就是食品成分应该写全称写成了简称。”
  王俊也慢慢开始关注技术含量更高一些的标签问题,比如添加了食品安全法规定范围之外的成分,冒用别人的生产许可证号或者违规添加中药材。他坦言,刚开始研究《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时,他很震惊——“那么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现象,每天都在消费者眼皮子底下发生,但是自己和绝大部分人都看不到。”这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让他们的生意客观上具有了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的社会效益。但本质上,他们认同“打假第一人”王海的观点,“打假就是为了盈利。打假与正义无关,也与敲诈无关,只是打假者与被打者之间的一次次法律博弈。”
组织专门团队 还有专职律师
  作为职业打假圈里的名人,纪万昌也有自己的烦恼,“在一些大商场,从安保到导购都认识我,我本人过去根本买不出东西来。那就让我的团队成员去买,甚至雇人照着样子买。”现在,纪万昌专门成立了打假工作室,进行团队化运营。而他个人,则更多专注于与商家、相关部门等协商,以及管理、协调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团队成员。
  “进行团队运作,主要是应对商家、厂家的反打假意识。”纪万昌的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目前,其员工散布在山东、内蒙古、东北三省以及江苏、河北等地。团队成员各有所长,比如有的之前在服装制造业工作过,对衣料在行,商场里一件衣服用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材料,再看标签成分标注,就知道有没有消费欺诈。有的成员,对法律法规烂熟于心,写诉状在行。
  纪万昌说,工作室的业务量里有四成来自消费者委托,四成来自团队发现,另有一成来自同行间的合作线索,一成来自品牌企业的委托。
  纪万昌告诉记者,除了创立自己的团队,一个成功的职业打假人也特别重视圈内合作。更重要的是,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法律界人士认为,职业打假人的“知假买假”行为,一旦越过法律的底线,就会涉嫌敲诈等违法犯罪行径。
  职业打假怎样避开敲诈勒索的高压线?纪万昌坦言,以《民法》、《合同法》等种种法律为支持,要到高于《消法》、《食品法》中规定数额的赔偿并不是难事。关键是不能在谈判中出现威胁、恐吓,还要掌握好谈判语言的技巧,“技巧这个词就不容易说清楚了,同样的案子不同的人来协商,结果不一样,这里面就是谈判技巧。”纪万昌说。
  曾经卷入敲诈勒索舆论漩涡的王海“东山再起”后聘请了强大的律师团队,他说:“打假过程中,每次发布声明、暗访取证、起诉、举报,团队里的律师成员,都会细细考究每一个细节的合法性。”
对技巧的要求 越来越高
  据了解,目前活跃在济南的职业打假人有十来人,这个数目比前两年有增加的趋势。历经十几年的实战,他们自身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对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愈加纯熟。
  但职业打假人不愿意看到的是,纵然消费领域的相关法律已经日趋完善,但暴露出的问题仍有不少。
  受访的职业打假人谈到,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食药监局的成立,市场环境越来越趋向规范,“只看标签的简单打假越来越不好干”,打假对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对打假的支持也更‘硬’了”。但现实中,仍有不少苦衷。谈到食品领域的打假,“假一赔十”难以如愿的情形,纪万昌就倍感无奈,“为何法律里白纸黑字的10倍赔偿实际要不到?”
  采访期间,他们纷纷提到了今年3月15日就要施行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对商品欺诈的赔偿标准从“退一赔一”提高到了“退一赔三”,并规定了500元的最低赔偿金额。另外就是今年年初,针对司法界态度不一的“知假买假”,最高法司法解释称,食品药品领域“知假买假”不影响索赔。虽然最高法同时提出对职业打假人的态度没有定论,仍需探索。但在很多职业打假人看来,这个司法解释跟新消法一样是巨大利好消息。
  职业打假人还记得,2012年5月1日《山东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实施后,大批职业打假人来到济南,活跃在各大商超,专司食品领域的打假活动。他们期望,这一次最高法关于食品药品领域“知假买假”不影响维权的司法解释,会给未来的打假行动带来更多便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