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卖假商场不敢施压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亚楠
实习生 付玉莹       

  职业打假人专司“知假买假”,从某种程度上,比普通消费者更直接地洞察着厂家的“伎俩”。
知名大品牌
最难打假

  据介绍,很多涉及产品质量、成分标注欺诈等问题的打假,首先要去质检部门做检测。检测完成,如果确实证明产品质量有问题,打假人就会拿着质检报告与商家协商赔偿数额。
  “拿到赔偿,便大功告成;如果协商未成,再去工商部门举报,随后拿着工商部门出具的查出证明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纪万昌坦言,在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里,很多人都是按照这么一套程序走,其间,效率高低,与名气、能力都有关系。
  “在一些地方,工商局处罚金额到一万以上,就奖励举报人一千。要是销售金额到5万以上,构成了犯罪,举报奖励额度更高。”向工商部门举报假冒伪劣的奖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退一赔一”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假一赔十”,是职业打假人的三块收入来源。
  每一次都是与厂家的直接博弈。时间久了,职业打假人也会寻找厂家的“软肋”。“比如他在济南有势力,南京、北京不一定是他的势力范围,那我们就在外地找同样的商品下手。”其中,最难搞的则是一些市场周知的大品牌。
  纪万昌就曾遇到一件事,一位朋友在广西的专柜购买了一款名包,在出国过海关安检时被扣了下来。原来,当地专柜采取鱼目混珠的手段,进的货绝大部分是真货,但掺杂着一些高仿品。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品牌公司既想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又不愿跟销售商撕破脸,便会委托我们出面打击假冒。”纪万昌说,最讨厌的是另一种情况,“品牌公司会帮助销售商遮丑。”
  “家丑不可外扬,当消费者向品牌公司举报的时候,品牌公司会告诉你这是正牌子,然后,他们再找销售商秋后算账。反正真假问题工商局说了不算,只有品牌公司说了才算。”他说。
标羊毛卖兔毛
奢侈皮草也造假

  现在,纪万昌的仓库里还有一些奢侈品品牌的皮草。“很多衣服标注的一个样,而实际上又是另一个样。标牌说100%羊毛,他可能80%羊毛,更有甚者100%兔毛。”他向记者介绍说,“2012年一款名贵女士短上衣,单价过万元,标注是羊毛,其实是兔毛。我曾专程去港澳台考察,发现这款上衣仅在大陆有售。”
  纪万昌说,之所以一些消费者普遍信赖的国际大品牌会出现问题,主要是这些奢侈品都是商场用来撑门面的,商家不敢对他们施加压力。产品上市得质检合格,但当他上门向商场索要某款产品的质检报告时,对方根本提供不出来。“因为品牌商根本没有,而商场也没有索要。没有质检报告,那衣服上挂的合格证就可能不是质检部门出具的,而是品牌商自己做的。”纪说,这就是典型的店大欺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