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讲究多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功基

  蓬莱乡间,清明节有诸多的规矩和讲究,这些规矩和讲究就像生生不息的野草,从遥远的历史深处一直繁茂而顽强地生存延续到现在。尽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这些规矩和讲究也在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但作为清明节主题的祭祀活动却早已融入了乡间百姓的生活,成了农家老少辈辈世世恪守的习俗。现在让我们走进乡间,体验农家清明祭祀中淳朴而独特的讲究:
  首先,上坟的时间不相同。按照旧俗,清明节上坟有新坟和旧坟之分。所谓新坟,是指坟主人亡故时间不满三年的坟,旧坟是坟主人亡故时间超过三年的坟。上新坟是在清明节的前四天,上旧坟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而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兴起来的新俗,则是清明节当天去坟地扫墓并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现在乡间过清明节,旧俗和新俗并存,即不少的人家依然选择旧俗,而在蓬莱城里及外地安家落户的人则多于清明节的当天返回故乡扫墓。
  其次,“动土”的时间有规定。动土即“填土”,就是给坟墓清除杂草,添加新土。在旧俗里,坟上的土平日里不能随意动,如果要动,每年也只有清明节的前两天才是唯一可动的“法定时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铁打规矩,谁也不能违背。而今,清明节当天动土成为时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家所接受,如迁坟、骨灰盒下葬、立碑、植树等。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的人家兼顾旧俗,即在传统的动土日子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再于清明节当天举行仪式。给亡故的亲人修坟立碑,体现出生者对逝者的缅怀和牵挂,也是血缘上的一种感恩和报答的形式,与封建迷信毫无瓜葛。比如修坟用乡间百姓的俗话来说,这是“给先人修整房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再比如修坟时最讲究念叨“爹”、“妈”或“爷爷”、“奶奶”等,说一些诸如“儿女(孙子女等)给您老修房子,送银钱给您老花,您老要保佑儿孙后代平安幸福”之类的话。
  再次,祭祀的形式约定俗成。清明节的祭祀程序大致分为:一是压坟头纸。每个坟头上讲究压单张烧纸,意为春天到了,天气开始转暖,给先人换上“单衣”;二是绕着亲人的坟画一个圈,并点燃几张烧纸抛于圈外。意为圈内的香纸供品只供亲人享用,圈外的“野鬼”不能来争夺;三是摆放供品。供品各地有别,有的供包子,有的供饺子,有的供饽饽和菜肴,有的供糕点糖果,还有的选择逝者生前爱好的东西作供品;四是烧香、发纸、放鞭炮。香、纸和鞭炮没有具体数量,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五是“浇奠”。过去主要用烧酒,亦有用饺子汤的,现在多用水。六是跪拜。旧时讲究磕头跪拜,现在磕头和鞠躬并存。其间最不能忘记的是,祭祀开始后要“告诉”亡故的每一位先人,念叨一些“今天过清明,儿女(孙子女等)给您上坟,收拾好您的银钱,保佑后人健康平安”等话语。近年来,用精致的小花圈和鲜花置于坟上,将塑料拉花粘贴于墓碑两侧,以此寄托哀思,这似乎已经成为乡间清明节的新潮。
  总之,乡间农家非常看重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家家户户做得既恭敬又虔诚,谁若一旦违背了规矩和讲究,心里会感到愧疚和不安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