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清明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贤君

  幼年听过吕剧《王定保借当》有句唱词:“清明佳节三月三,老师傅踏青去游玩。”至今记忆犹深。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宋朝文人留下大量写清明节的诗词。
  北宋安定时期,清明时节京城汴京人们游春行乐,相沿成习,盛况空前。正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云:“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大词人柳永在《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词中描写了清明节遮天京城百姓出城,妇女们采集百草比赛,文人雅士吟诗答对后喝得酩酊大醉,游春行乐的盛况:“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不同阶层的人,在清明节的感受不同。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中,写一位伤春的女子。午睡起来后,倚门打发无聊的黄昏,把清明时节闺妇之情写得情趣盎然:“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孝顺父母怀念先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南宋词人高菊卿在文学史上知名度并不高,但他的《清明》一诗写宋代人们为先人扫墓,笔酣墨饱,广为流传:“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