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营业? 山东书店不敢接茬
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兼营咖啡茶点成尝试方向
2014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书城里,周末很多市民来看书。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摄
     “现在开书店,考虑的不是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是要往里投多少钱的问题。”济南的一位民营实体书店店主Kim如是说。
  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试行“深夜书房”意外火爆的时候,在山东的两大城市济南、青岛,书店经营者们却在为要不要坚持下去发愁。别说24小时书店,在济南、青岛,就是实体民营书店也相当难觅。
  是人们不喜欢读书了,还是仅仅不喜欢书店了?书店经营者们都在琢磨人们的心思。

  本报记者 张泰来 李珍梅见习记者 韩 笑    

晚上7点后
书店顾客已寥寥

  位于青岛香港中路上的书城,是青岛市新华书店的最大门店。12日是星期六,和往日一样,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
  在二楼工具类书籍专区,年轻人刘先生在查看一本英语词典。住处离书城仅有4站路的他,每周都会花一天时间泡在书城里。刘先生称,他最近也关注到北京三联书店试水24小时营业的事,如果青岛的书店有条件开设,他会非常支持。“现在很多书店的营业时间和我们上班族的上班时间冲突。书店营业,我们上班。我们下班,书店也关门了。”
  “有些求新、求变的好举措,我们也会借鉴,但是还是得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完全照搬。”书城经理徐秀英认为,开启夜间书店,需要考虑夜晚文化消费需求到底有多大。以青岛为例,这个城市的夜生活并不是很活跃。目前书店的营业时间为早晨9点到晚上9点。事实上,晚上7点以后,顾客就寥寥无几了。“不仅书城,即便是商场,八九点以后人也不多了。”
  徐秀英坦言,就目前情况来看,晚上7点以后书店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没有人,我们也得开到晚上9点,员工也得靠上。”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通宵营业,效果可想而知。
  徐秀英说,目前书店只享受减免增值税政策,并没有资金上的支持。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不敢搭上这个高成本。
支撑民营书店的
只剩“情怀”

  实际上,别说24小时书店,要想在济南、青岛找一家可以安静阅读的人文书店,都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
  在济南县西巷泉乐坊,有一家名为“很像书店”的书店。店面不大,里面的4000多册书大多是店主Kim多年来购置的藏书,涉及文学、建筑设计、电影、儿童教育、摄影和一些绘本。很多到访者被这里的“文艺范儿”吸引,向Kim表达羡慕之情以及也想开一家书店的想法。“即使少挣些钱也无所谓。”他们会说。
  每逢此时,Kim总是会善意地提醒他们,开书店早已不是赢利的事业,如果没有对书、对书店的热爱,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很难把实体书店坚持下去。
  早在几年前,济南的民营实体书店就迎来了倒闭潮。至2012年,仅剩下致远书店和三联书店仍在坚持。到了年底,致远书店关门,几个月后,三联书店也歇了。
  如今,在济南街头,除了国字号的新华书店,想找一家像样的民营人文书店已是难事。
国营书店
靠“私人定制”聚人气

  不仅是民营实体书店,新华书店也遭受着这股冲击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一名工作人员说,目前,山东省的新华书店很少有赢利的,更多的是在强调社会效益。
  近年来,网上书店依靠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渠道和周到的服务等,在图书市场中异军突起,给实体书店带来很大冲击。徐秀英介绍,就拿她所在的书城来说,从2011年开始,零售图书销量就没有增长,从2012年开始则小幅下滑。
  “因此,我们在尽力创新营销宣传手段,或拓展其他渠道,来吸引顾客。”徐秀英说,他们和网络书店进行错位发展,增加体验项目,吸引客户现场参与。如书店增设影像果实区域,客户可实现“私人定制”。“我们可以把你的成长故事、生活记录、旅游照片,做成书册。有图有文字,按个性需求设计。”徐秀英说,该项目启动3个月来,吸引了很多顾客。
  不过,徐秀英称,作为一个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书店在书籍销售方面,也通过各种措施,为爱读书的人打造一片阅读天地。“我们在一楼、二楼都设置了阅读区。你可以把这儿当图书馆,只看不买,我们不会撵人。”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买书、看书,书店每周还有图书打折活动。
书店新模式
经营多元化

  传统实体书店该如何转型?也许1998年的好莱坞电影《电子情书》能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
  影片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乔和父亲经营了一家连锁书店。这里不仅书目繁多、价格有折扣,而且提供咖啡、约会场所。连锁店越开越多,最终兼并了女主角经营的传统书店。
  书店兼营咖啡、茶、简餐,目前在业界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经理袁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们的经营情况虽然还不错,但也在做着种种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袁雪说,目前,新华书店正在经十路省体育中心附近着手打造一个书城,预计明年开业。“届时,你们会看到一个包含咖啡、茶水、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书城。”
  新华书店的多元化书城还在建设,而高新区一家名为“品聚书吧”的集书店、咖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书店已经开门营业5个月的时间。
  这个在政府资助下开起来的书店占地700多平,分为图书区、休闲娱乐区、活动区。读者可以在书架上挑选各类书籍,角落里设有舒适的桌椅,还会不定期地组织文化讲座等活动。

 另一只眼 
不是读书的人少 是读书渠道变了
  实体书店越来越少,经营越来越困难,是不是当下愿意读书的人少了,读书的风气变了?
  对此,济南爱书人雍先生有着自己的认识。“虽然工作忙,但是把电子书下载到手机里,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每天也能读个几十页。”雍先生说,读书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像雍先生这样爱书、读书“成性”的人还有很多。实体书店难挽颓势的同时,这些爱书人也在组织各种换书会、读书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坚持买书、爱书。
  目前在济南,每个周末都有人组织这样的读书会,把不固定的成员聚在咖啡馆内,或者互相推荐图书,或者一起讨论读书心得。
  雍先生认为,目前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阅读门槛不是升高了而是降低了,实体书店走下坡路,“不是读书的人少了,是读书的渠道变了。”
   本报记者 张泰来
   见习记者 韩笑

 延伸阅读 
办社区教育节 为市民发书
  采访中,不少书店经营者提到,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支持,引导国民多阅读、读好书。实际上,不少地方确实也在进行着这样的努力。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市南区至今已举办了八届社区教育节。每年教育节上,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都会给居民免费发放图书,并开办系列图书讲座。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外联部部长周海宁介绍,到现在,社教中心已经为居民开设了1000多节社区教育公益课,近两年发放了3万余册图书。“有文化历史方面的书籍,也有生活类书籍。”周海宁说,如中心编写的《品味生活》,就有烘焙、茶、咖啡、红酒等知识,这类书籍居民乐于阅读。
  此外,周海宁介绍,市南区的10个办事处都设有社区书屋,居民可随时进入阅读、查阅资料。
  “自从学会了用电脑,就方便多了。看书、看新闻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实现。”58岁的市民胡军说。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