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一学校建立“书信超市”
万封亲笔信拉近师生情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杨霄 
本报通讯员 孙晋之 朱勇


  大量复制转发的手机短信,简短而没有意义的网聊,没有温度缺乏感情的短信交流,传统通信方式几乎消失殆尽。而在峄城区棠阴中学,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却通过传统的手写书信进行交流,据了解,学校的书信超市自创立以来,通信量已超过一万封。
网络时代,联系方便了,人和人却淡漠了
  如今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手机不离手。在微信、微博当道的今天,手写书信似乎已经被挤出了这个时代。
  而那种传统的手写纸质书信的真实感却让不少市民很怀念。市民张先生在上中学时曾交过笔友,“80后”的张先生说,他和笔友的书信往来非常多,当时达到每周一封甚至有时都三封。“我不知道曾经交过的笔友现在怎么样了,很久没有再跟他写信了。”张先生显得有些落寞,信息时代虽然带来了便利,但是和笔友的书信却越来越少,现在已经没有了。“上学时常常写信,现在每天对着电脑,那个手写书信的年代非常令人怀念。”
  一位市民对手写书信情有独钟,“收到信的时候,一展开就会觉得特别亲切,看到文字在纸上呈现,觉得心里特别温暖,而且我觉得写在纸上的信每一个字都是带有感情的。”大学刚毕业的小陈对手写信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她经常与原来的同学写信交流,但是后来就不再写了,“手写信里总是透露着朴实的感情,将信寄出去的时候便开始期待对方能尽快收到信,而收到一封从远方来的信,那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手写信融化冷漠坚冰,让师生家长更近
  在峄城棠阴中学,开设了一座特殊的超市——书信超市。学校的书信超市的“心灵解惑信箱”里每天都会收到信件,而且在学校的公告栏里,学生写给老师的信件是否已经回复,学生能看到。学校的书信超市由学生志愿者和一名老师作为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信件的收集和投递。
  负责书信超市收发信件的孙守镇老师介绍,每天书信超市的小信箱都会收到信件,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方便当面跟老师进行交流,可以通过书信与老师沟通。“学生给老师写信,一方面打开了沟通的心门,另一方面来说,书信这种方式比起网络、聊天软件更真挚,让学生不再感觉到冷漠。”
  据峄城区棠阴中学朱校长介绍,现代社会中,网络等媒介虽然对通信有着深刻影响,技术因素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显示出绝对的优势。但是传统书信所用的优美的修辞、亲切的笔迹,使书信成为一种简便实用易操作的沟通方式,而且书信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现在让学生写信也是一种锻炼,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书信在抒发感情时更直接、更有优势,并且带有感情的文字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能为我们珍藏住美好,唤醒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