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项维修资金实至名归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缴纳,一平米最少40元,而如果房屋出现问题,该怎样使用维修资金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不清楚该如何使用维修资金外,不少年轻购房市民表示并不清楚维修资金的存在。(《齐鲁晚报》4月10日报道)
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公共部位专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对房屋来说是“救命钱”。尽管自2004年相关办法实施后,购房者所缴纳的房款都会含有维修资金,如果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出现损坏,市民就可提出使用维修资金。然而现实中,不但市民对此不知情不说,即使知情,面对房屋维修,能申请到维修资金,也不是那么容易。
按照相关规定,要使用房屋维修资金,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的前提下,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使用方案;业主大会依法通过使用方案;物业服务企业持有关材料向业主委员会提出列支维修资金。手续繁琐、复杂,涉及部门之多,实际操作之难,让人望而却步,许多人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最典型的案例是北京市丰台区一小区电梯维修需要60多万元,等拿到维修基金已耗时一年,但这还算“成功”的,有多少小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最后还“泡汤”了呢。这多亏是维修电梯,要是房子漏雨,等维修基金批下来,小漏岂不拖成了大漏?曾有据报道上说,某地最早从1998年开始征收房屋维修资金,现在已有10亿之多,然而这些钱15年来分文未动,这是何等的黑色幽默啊。
房屋维修资金是房子的“救命钱”固然需要严加看管以防挪用,让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救命”的作用,制度、流程设计得严谨一点,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严格到连救急的作用都无法发挥,这就让房屋维修资金有名无实了。
因此要让维修资金实至名归,回归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真正在房屋需要急救时,发挥“保命”的作用,还需制度流程的人性化,审批精简,优化使用路径,监督审计提效,更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积极作为。
冯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