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的光荣绽放在平凡岗位上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们说“劳动最光荣”,并非只是在五一劳动节让劳动模范走上领奖台享受荣耀,他们的光荣其实更应该绽放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这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本报评论员 赵丽
  每到五一劳动节,人们总会思考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有这样一群人值得关注,岗位普普通通,人也平凡,一没当过官,二没出过名。他们对待本职工作专心、尽心,练就一身精湛的技能。对这样的劳动者,该给予更多的掌声。
  之所以这样说,其实不需要多高深的道理,联系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就是了——请工人做装修,防水没做好,搞得后患无穷;去政府部门办事,办事员丢过一句“不知道”,堵得兴致全无……只要吃过这样的亏,多少会心生感慨:能对工作负责任、把活干精细实在太重要了。放在转型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工作“精细化”的意义更明显。远的不说,许多人宁愿多花钱也要买进口车、进口机械,就是对粗放的“中国制造”缺乏信任。 
  “由粗转精”,首先需要一线劳动者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这方面,过去一些老手艺人、老师傅正是榜样。在他们眼中,职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技艺过硬”是声誉和前途的保证。时至今日,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价值观趋向多元,这种传统反而被弱化了。对待工作,许多人持有的是功利主义的态度,“只要不被领导察觉,干个差不多就行。”尤其是在工作普通、上升通道窄的岗位上,混日子的情况更为常见。
  应该承认,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理想的状态,是无论位于何种岗位,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能实现个人价值——不但有经济回报,而且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但现阶段,相当多的领域远非如此,更常见的是,职业选择并非个人兴趣,人事管理缺乏激励,员工意见得不到重视。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中,大量的一线工人甚至还缺乏基本保障。行业之间、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地位差别,也常常让一线劳动者心生不平。
  由此看,要弘扬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需要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从薪酬等方面给用心工作的人以正面激励。当然,除此之外,劳动者的心态也应该有所调整。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一味纠缠于“给多少钱出多大力”往往虚耗了自己的人生。实际上,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不光有益于社会,个人也能从中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而这种精神上的愉悦,不是金钱能代替的。这么说并不矫情,像本报“绽放在岗位”栏目报道过的帮近百位流浪人员找到家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坚守村庄不计报酬治病救人的乡村医生,他们的工作并不起眼,但因为用心去做,也很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们说“劳动最光荣”,并非只是在五一劳动节让劳动模范走上领奖台享受荣耀,他们的光荣其实更应该绽放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这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在其位忠其事,不妨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