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码头建设,一年利润6500万
民企参建日照港50亿换来优先权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岚桥集团是日照一家由石化产业起家的民营企业,旗下岚桥港务有限公司近10年来已经在港口建设中累计投入50亿元,其中投资建设的30万吨级矿石泊位1个,是国内最大吨级的专业矿石码头。
本报记者 李虎
  “像煤炭、大豆、粮油这类大宗货品受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船舶在海上的时间耽误不起。”谈及投资港口的初衷,岚桥集团副总裁、日照岚桥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林说,由于岸线泊位不够,锚地船舶滞港后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自己投资建港,就能够获得港口的优先使用权,船舶及时靠港装卸能最大限度降低滞港造成的损失。”田林介绍说,以一艘5万吨散货船为例,航运船舶每天租金近1万美元,不能及时靠港的话,每72小时带来的滞期费损失就在7千至1万美元左右。
  2004年1月1日,《港口法》施行,为港口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提供了法律支持,拉开了民间资本进入港口的序幕。也就在这个时候,岚桥港务有限公司有了自己投资建设港口的想法。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岚桥集团除了希望满足自身石化原料和成品进出的便捷之外,更加看重的是港口建设投资带来的长期稳定性的收益。  
  仅2013年一年,岚桥集团完成港口投资13.1亿元。“日照市广阔的经济腹地,市场对港口泊位、仓储、堆场、运输的需求很大,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了收益。”田林说,虽然港口业务营收与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但对民营企业来说依然具有相当大吸引力。
  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岚桥港吞吐量816万吨,营业收入2.08亿元,利润6500万元。2014年预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吞吐量达2000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岚桥集团在港口建设上投入巨资,单从港口业务营业收入来说投入产出比不高。但对于其主营的石化行业来说,通过港口投资建成的油品码头和管道,让其原料和油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样一来油品价格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另外,全球航运市场目前还在下行期,港口营收暂时不会给岚桥集团带来太大甜头。一旦航运业回暖,岚桥集团搭建的集港口装卸、仓储物流、船舶代理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产业链将收到更大回报。
  “目前30万吨级矿石码头主体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完工。”田林告诉记者,2013年通过油品码头和1.8公里的管道,岚桥集团的油品输送量达到200万吨左右,矿石码头建成后,公司物流成本优势更明显,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
  从岚桥集团有意投资建港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过去了,2013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岚桥集团董事长叶成以70.8亿元的身家位列第127位。叶成还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并兼任日照市政协常委、日照市商业银行董事、日照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等多个要职。但即便是这样一家重量级民营企业,办起事来还是很难。
  “最大的门槛还是在审批上。”田林很是感慨。为了完成3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审批,光是大大小小各类审批会就开了20多次,从项目立项到最后完成审批历时3年多的时间,直到2011年12月31日,岚桥集团才拿到发改委正式的批复。
  田林说,港口建设周期本来就很长,建成后不一定马上能有产出。岚桥集团不缺钱,当时就是希望手续能尽快办下了,将资金尽快用于建设,缩短整个投资周期。而且项目时间拖得时间太长容易滋生变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