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简传留深情,诗人音容宛在
——臧克家1986年6月3日信之原委
2014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臧克家手写推荐信。
   □刘增人
  我一直珍藏着一封信,那是在1986年6月3日,已故诗人臧克家生前为我调动工作专门写的“推荐信”。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受当时在山东师院中文系任教的恩师冯光廉先生提携,得以跻身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发起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中叶圣陶、王统照、臧克家三位作家的研究资料整理工作,由此幸运地走进了以史料发掘、整理为基础和先导的学术队伍行列,奠定了我此生教学与研究的基础。
  那时,我供职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因为难以申请到研究课题与经费,又兼职行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深爱的学术研究,因此萌生出“换个单位试试”的想法。1986年春末夏初,我有幸参加山东师大电教中心《现代诗人臧克家》电视文献片的拍摄,一路从济南到诸城,还专程去了臧老的故乡臧家庄。工作结束后,专程赴京向臧老汇报。臧老和夫人郑曼先生都非常高兴,夸奖我们拍得真实、生动,特地让阿姨烹制了一桌丰盛的大餐。餐桌上的“主角”是臧宅的“传统节目”——可乐炖鸡。饭吃到高潮时,摄制组一位朋友说起了我们在途中闲聊时我的一些想法,建议我不妨去建校伊始的青岛大学一试。说那虽然是所新校,但起点颇高,正需要各专业的有识之士前往垦辟。还听说青岛的市长姓臧,是位老干部,极有可能与臧老有乡谊。如果有臧老介绍,就容易多了。我笑笑说,这等事哪好麻烦年迈的臧老?就岔开了话题,并且很快就忘记了这份酒桌上的提议。
  不料刚刚回到泰安,就收到臧老挂号寄来的“推荐信”!我心中百感交集,感激夹杂着惭愧!我后来顺利地调进新建的青岛大学,更主要的是我实在羞于请托,这信就一直未曾发出,然臧老的深情厚谊,却从此深深埋藏心底。郑曼先生编辑《臧克家全集》时,曾函索这信的复印件,寄送后我就把原件珍藏起来。也许是过于珍重,也许是老迈糊涂,竟再也找不到这份对我来说异常珍贵的“推荐信”的原件了。时时袭上心头的愧疚,特别善于折磨人,尤其是在难眠的长夜。直到有天为寻找王统照先生的一份手迹,无意中发现两者竟然珍藏在一起!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颇像暮年回归故乡,会晤了思念半生的老友,又像是乘兴出游,无意间发现了一片美丽动人的新天地!我已年迈,更加糊涂是必然的趋势。说不定何时又会“珍藏”起来,再也难以找到!于是愿借报纸一角,让世人看到另一个臧克家,一个亲和平易、体恤晚辈、奖掖后进、援手卑弱的臧克家!
  无需屏息凝神,臧老身披一件薄薄的呢子大衣,迎风站在北京东城赵堂子胡同15号门前向我们挥手送别的剪影,就历历如在目前!满口浓重的诸城乡音,又亲切地回响在耳畔!诗人地下有知,或许也会聆听到一个晚辈的心声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