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刚整干净,垃圾又扔进来了
即墨市墨水河治理初见成效,但也存在边治理边污染的问题
2014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治理后的墨水河水质大大改善,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好。
  刚刚治理好的河道,又扔了不少垃圾。
   文/片 本报记者 姜宁
  墨水河,发源于崂山区三标山地区,途经即墨市中心区域,自城阳区流入大海,全长约41公里,因靠近墨水河而修建了这座城市,因此得名“即墨”。居民的吃水灌溉都来自这条河流,墨水河也被称为“即墨的母亲河”。随着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业废水的增多,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墨水河里的水真的变成了墨汁一样的颜色,还散发着臭味,沿岸居民苦不堪言。
墨水河沿岸居民以前夏天不敢开窗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家住即墨市中山街附近的刘香英老人依然能清楚地说出墨水河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墨水河透明清澈,甚至从河里面抬一桶水回去,都不用烧开便能直接饮用,那时的墨水河两岸,到了夏天不少人钓鱼捉鳖,每隔五天沿岸的社戏集市更是热闹。
  “从90年代开始,墨水河里的水一天不如一天了,一开始是浑,随后是臭,又过了几年,一到夏天开了窗就有一股说不上来的臭味涌进来,所以夏天根本就不敢开窗。”刘香英老人说。
  “当时的墨水河污染主要源于两个方面,沿岸工业企业排放工业废水以及居民生活垃圾直接向河里倾倒。”即墨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文灵介绍说,虽然污染原因显而易见,但是在当时治理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墨水河污染治理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以前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推诿。“大家都管,其实也就造成了出了事大家都不管。”墨水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工作人员吕涛说,以前河床河底的垃圾清运归当地街道办负责,水面上的垃圾清理归水利局负责,企业排污归环保局管,但是在实际清理过程中,往往很难分清责任,各部门相互推诿,难以协调。
俩月搬迁17家企业,封堵62个排污口
  正是基于这种各部门互不协调的局面,2013年墨水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之前,确定了以副市长兼任河长,沿河周边街道和有关部门领导人任河段长的河长制治理方式。
  在明确了责任隶属关系、确定了分管领导工作不力将被问责的制度之后,墨水河的治理工作有序开展起来。从2013年6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墨水河沿线共有62个入河污水直排口被封堵,周边17家对墨水河产生污染的畜牧养殖企业被安置到了别处,随着旧城改造的同步进行,铺设城市排水管网。
  即墨市采用分段治理的方式,先划定5.3公里的墨水河治理“样板段”工程。“一方面先划定一段河流进行实验性治理,从而为其他河段积攒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河段的具体情况确定整治方案。”陈文灵说,在墨水河上游将会建造湿地公园,在下游地区改造升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5万吨,从而杜绝溢流直排现象。
整治后水质大幅改善,却又遭“二次污染”
  在即墨市南关村附近的墨水河,记者发现一些施工队员正在把古城改造工地上的废弃木板和砂石随意倒入墨水河中,由于河流蓄水量不多,河边杂草丛生,还堆着不少垃圾。
  对此,陈文灵颇有感触,在他看来,墨水河的治理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若要使河流不再受到污染,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也需要居民增强环保意识,自发地保护河流。“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墨水河段生态保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仍然有附近的居民或者施工人员往河里倾倒垃圾,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治理后又发现垃圾的情况。”
  “当你走到污水横流的河边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里当做垃圾场和排污口,不由自主跟着别人随地乱扔。”陈文灵说,保护墨水河不再遭受污染,首要办法就是美化河流,以此来带动居民的环保意识。
  据即墨市环保部门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墨水河干流水质经过整治之后大幅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部分河段水质已接近相应功能区标准。按照计划,年内全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2015年全河道水质达到年度控制标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