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果子
2014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牟洪涛

  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在栖霞老家就叫“七月七”,我小的时候,只知道七月七织女姐姐要哭,再就是要磕果子(一种有形烘烤面食),小时候特爱过“七月七”,因为奶奶会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此外,还要磕果子。
  故事听得多了,也就不怎么新奇了,唯有磕果子的事还相当期待,能吃上烙果子,能分得漂亮的串果子,还会从邻居大婶、大妈那儿获得很多的串果子,可以把玩和享用很多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阴历五月底,麦子已经下场了,贫困的农村也可以时不时地吃点面食,改善生活了。但是,山村麦子产量低,白面金贵,所以,一般是吃几次一水面条,六月六吃包子,包子皮薄菜多,为的是省面。七月七则是个例外,有磕果子的习俗,再心疼面粉的人家也不会坏了俗规。所以,这种期待一般都不会落空。
  旧时磕果子的原材料只是面粉,不加鸡蛋、白糖、奶、油等。面粉发酵后,揉面很关键,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饽饽,果子面比饽饽面还要硬。为了磕出来的果子不变形,要向发好的面里呛干面粉,一边呛,一边揉,揉出来的面要硬而柔和,搓成长条,揪成小块,再揉成小面团,滚上漂白粉子,就可以开始磕果子了。
  磕果子的工具是一种用梨木或者苹果木等硬木刻成的镂空模具,俗称“磕子”,里面有雕刻精致的图案。把面放进磕子中摁实后,往面板上一磕,栩栩如生、形状各异的面果子就出来了。
  磕出的果子,分大小两种类型。大果子最常见的外观形状有鱼形、狮子形、莲籽形和寿桃形的;还有福禄寿禧四件套的,福果子周边是五瓣梅花形,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禄果子七瓣花圆形,中间一个大大的禄字;寿果子则是桃形,中间一个大大的寿字;禧果子是方形,中间一个大大的禧字。四件套磕出来的果子,大小与月饼差不多。大果子一般中间以红糖做夹心,好看又好吃。小果子形状更是丰富多彩,有花、叶、桃、莲籽等植物类的,有鱼、鸡、狮子、猴子等动物类的,还有小篓(花篮)等,追求的是形式多样、漂亮好看,也是一种不错的小点心。
  果子磕好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煿果子,这可是个技术活。过去,农村没有烤箱,没有微波炉,果子要在大锅里煿,而且不放油(特别是小果子),因为沾油的果子放的时间长了易变质。果子要熟透,又不能煿煳,需要的是耐心和时间、不急不躁。烧火很关键,一般是用麦子秸做燃料,文火慢烧,煿好的果子白里带着一点微黄、酥脆香润,好看好吃。记得奶奶是煿果子的高手,经常有邻居请去指导和帮助煿果子。
  煿熟的大果子是准备七月七晚上吃和赠送亲友的。小果子要穿成串,好象是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果子串尾部系上小篓果子(比其他小果大一些),上边穿上7个小果子,之间用麦杆编制的椭圆形的饰品(染成各种颜色)为间隔,拴在高梁杆上。也有把很多小果串成一长串,有16个或18个串成一个圆圈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一至两串小果子,还可以从邻居家获得几串。有了串果子,手里拿着,脖子上挂着,到处显摆,既可玩耍,又可做零食,真的是乐不可支!一边玩,一边撸下来吃,嘴馋的几天就吃光了,仔细的可以玩耍、享用很多天,因为果子面团硬,水分少,保存期也长。
  小时候看磕果子,是一种享受,所以没有特殊情况,磕果子时,小孩一般都会待在家里看,平日里家里关不住的皮小子,在这一天你也别想把他撵出去。有时在强烈要求下,也能被允许磕几个小果子玩。几十年过去了,“七月七磕果子”贮藏在心中的那份甜蜜的感觉,依然是那么浓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