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连年卡壳透支公信力
2014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据齐鲁晚报报道,最近居住在山大路186号的居民反映,供暖管道都铺到了小区门口,也向建委提交了节能改造申请,但因为没有换热站,小区今年供暖又卡壳。本来不少居民已经拆了蜂窝煤炉,只得重新安装。据居委会介绍,小区换热站只能等到来年再进行协调。
  供暖申请三年前就提交了,市民也拆了蜂窝炉子,供暖却又在换热站上卡壳,怎一个无奈了得?令笔者不解的是,类似事件已不是头一遭,早在2012年媒体就多次报道,换热站选址难,导致很多老小区供暖卡壳,为何此事依旧上演?是问题难以解决,还是没有找到症结?还是相关部门不够重视?老百姓眼巴巴盼着供暖,倒头来却是望暖兴叹,伤害的不仅是居民利益,更多的是民心。
  供暖卡壳存在问题无可厚非,但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针对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哪怕短时间内得不到破解,也应想法避免此类问题的重复出现,将供暖的困境告诉给市民,最起码别失去信用。进一步说,有些老小区的换热站费尽周折最终落地,那些居民比较幸运,老小区供暖仅靠幸运运行,这无不暴露出公共责任的沦陷。
  以山大路186号小区供暖为例,一墙之隔的济南七中换热站完全能够承担这个小区的供热面积,但该换热站属于专款专用建设,七中不同意给小区供热,这势必牵扯利益等问题。笔者以为,当地政府对此不能坐视不管,应负起相关责任,还有监督热企的义务,解决小区供热,就看有没有人出面从中积极解决了。很多时候,有些民生问题之所以陷入困境,与执政态度有着密切关系,是主动协调,还是被动拖延,会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是工作作风的体现。
  一句话,老小区供暖卡壳,长此以往,透支的是民意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相关部门理应思想重视,直面历史遗留问题。换句话说,应透过表象看本质,戳中问题软肋,比换热站选址更难的是利益的调和和监督的落实。在供暖季来临前,希望相关部门能提高工作力度,别让老小区供暖再度卡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