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做寿,做九不做十”
2014年1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韦钦国
  祝寿就是大家所说的“过生日”,也称“做寿”,区别无非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祝寿方式而已——济南民间就有“四十不做寿,做九不做十”的习俗。这容易理解,因为“四”与“死”音相近,避讳罢了。
  但过去并不是什么年龄的人都能做寿,家长给小孩过生日不叫做寿,那是哄孩子玩的。做寿一般是指过了50岁过生日才称做寿(半百寿),特别是满“九”之年,如59周岁时虚上一岁即做六十大寿(花甲寿);69周岁时虚上一岁即做七十大寿(古稀寿),这些“花甲”寿和“古稀”寿格外受到重视。另外,还有较少见的杖朝寿(八十岁,旧时指八十岁的老人可拄杖上朝)、米寿(八十八岁)、冻梨寿(九十岁)、期颐寿(百岁)、茶寿(一百零八岁)和双甲子寿(一百二十岁)等等。
  每逢寿辰,子女及亲友都会赠送寿糕、寿点、寿面,到家里为老人祝寿——那时的寿点一般都是用面粉做的染红嘴的寿桃或寿星老人。如果是“有头有脸”的人做寿,亲友所赠礼品规格也随之提高,送的寿礼除寿桃、寿糕之外,往往还有酒、肉、鸡、鱼等,讲究送6色或8色礼。有些喜欢风雅的还会送些寿幛、衣料、鲜花盆景。若文人名士做寿,亲友多送诗文、字画、文物等为寿礼。撰写寿联一般来讲要分年龄段,还要分男寿、女寿或男女双寿,不能乱来。
  对老人过生日,民间有较多说法。比如,当天过生日的老人常坐在家中堂屋的八仙桌旁,等他人前来贺寿,寿星本人必食面条,寓意长寿。富有或大户之家有的要做寿三天,第一天称“暖寿”,第三天称“留寿”。生辰之日,专设礼堂或礼房,有的租用会馆,摆设香案,上悬寿幛,下陈福禄寿三星瓷像,做寿人是女的则悬挂麻姑绣像。有的还办“堂会”,演唱各种曲艺以助兴,但无论有何讲究,做子女的都是“重点”:在做寿这天要站在门外代为迎候和致谢客人,祝寿时,子女要给老人磕头拜寿。已婚嫁分居的子女都要全家前来祝寿,以示尊重;子女若不前来,就会被认为“不孝”。如老人过66岁生日,为趋吉避凶,女儿要买一块猪肉作为礼品,有“六十六吃块肉”之说。
  做寿是喜事,富有之家的老人过生日,祝寿活动极为隆重,一般要大摆宴席款待前来贺寿的亲朋邻居。宴席中也颇有讲究,即先让亲朋好友喝完酒后才能用饭,不能先吃饭再喝酒,如果冒昧上饭则视为不敬。现代人图方便常常是一家人到酒店“撮”一顿,虽然省心但也少了热闹的成分,终归不如在家中看到子孙满堂那般快乐,这也是一些老人不愿到酒店做寿的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