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影院”、“游乐场”统统进校园
一小学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微型社会
2015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生居民们赶往“小镇银行”,凭借“笑脸”换的表扬信,兑换相应的校园货币——和氏币。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每周五下午学校变成“小镇”,学生变成“居民”,校长化身“镇长”。不仅如此,小镇上的“银行”还发行钱币,同学们凭自己的努力挣钱,在“小镇”的各个场所消费。你见过这样的学校吗?它就是济南市义和小学。“镇长”告诉记者,在这个“微型社会”里让学生感受社会百态,为将来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银行”发行钱币,学生真实消费
  16日下午1点30分,济南市义和小学门口挂起了“义和小镇”的牌子,学校变身“小镇”,学生们化身“居民”。教室则分别变成了小镇银行、星空电影院、乐活工坊、漂流书吧、游乐场、茶社等各种场所。校园里,不时看见有“警察”在执勤巡逻。
  在小镇上生活,没钱是不行的。位于二楼的“小镇银行”人头攒动,同学们正排队办理业务,有的开户、有的兑换钱币、有的存款取款。银行发行的校园钱币名为“和氏币”,从1角、5角、1元至100元不等,和人民币面值相同,在小镇里流通。
  义和小镇镇长——济南市义和小学校长梁丽告诉记者,同学们想获得“和氏币”,平时就要努力进取,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认真完成作业……总之,在任何一方面表现优秀、有所进步,都可以赢得一枚“笑脸”,10个“笑脸”就可以兑换一张表扬信。每周五下午,学生就可以持表扬信来到银行兑换相应面额的“和氏币”。“除了兑换,同学们还可以在小镇打工,通过工作和劳动赚钱。”梁丽说。
  二年级1班的赵芳茜同学一下子拿来了41张表扬信,兑换了41元钱。拿到钱后,她说将要去小镇上的游乐场玩游戏,还要去手工坊里做手工。一年级同学张黎明则是要从自己的存折中取钱。11月28日她存了6.5元,按照每周5%的利息,银行付给了她2元钱利息,共计8.5元。
  拿到“和氏币”后,小镇居民们开始到各个场所真实消费。记者看到,三楼科学室里,“乐活工坊”正常营业,本期主题是制作花花手环,费用每人1元,半小时一场。音乐教室里,星空电影院正在上演有趣的动画短片,每20分钟一场,票价仅需1元。综合实践室里,超市也开门纳客,店主——英语老师张洁要求,每一名选购文具及生活用品的顾客都需要用英语交流。繁花茶社里,桃汁、梨汁、橙汁均为2元/杯。小镇跳蚤市场上,每个人都可以拿“和氏币”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感受社会百态,为将来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模拟社会组成,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微型社会。”校长梁丽告诉记者,从2014年3月起,每个周五的下午1点半到3点,学校就会变成“小镇”,教室变成不同的部门,小镇居民由全校20名老师和172名学生组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不同的部门经营和运作。
  为何学校有此创意,每周一次化身“小镇”?梁丽表示,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生源构成相对复杂,既有义和庄本村的孩子,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带孩子接触社会,学生大多比较胆怯,不会与人沟通。“而真正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为此,学校创设了“义和小镇”,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和日常学习相结合的评价激励体系,帮助学生积累“财富值”,让学生在模拟社会中学习和交往,在体验中认识和探究社会,不出校门感受社会百态。
  据了解,现在“义和小镇”上的每一名居民都有了自己的存折,孩子们通过在小镇上的生活学会了理财和与人沟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个口号,身教永远大于言传。”梁丽说,“小镇”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学生们变化很大,看人的眼神不再胆怯,能力增强了,敢于说话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