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丹青墨韵
2015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翰墨青州·2015年中国画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茶马古韵舒建新书画作品展”将于元月18日至20日在青州书画城展出,本次展览展出舒建新书画作品50余幅,其中20余幅为舒建新最新创作的茶马古道民族人物风情的首次公开展出,画家以书画同法的笔墨语言生动的描绘出他眼中的民族风情。
  ◆舒建新艺术简介
  舒建新,山东省青州市人,1957年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院美术馆馆长、致公党中央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
  1982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1984年调入扬州国画院,1994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1995年任院长助理。2005年任院美术馆馆长。2007年——2010年受中组部委派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挂职,任政府副州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201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丹青云南 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2013年在青岛美术馆、济南博物馆举办《墨韵普洱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作品被国家级美术机构收藏,出版
  无论春夏秋冬,在云南普洱的山山水水中漫游,青山绵延,葱茏叠翠,古树槎桠,祥云浮幽。偶尔,有水牛反刍于稻田,有村舍隐约于竹林,驻足四顾宛然画境。这种画境倒也是熟悉的,那就是舒建新先生的“丹青普洱”,只是亲临其境,感受更切身、更鲜活了许多。那些衣饰琳琅的山民茶农,苔痕上阶的茶马古道,亘古如斯的边陲风情,仿佛就从舒建新的画面中延展开来,安静又生动,婉约而深情。
  无法不喜欢这样的画面。
  这种喜欢是有缘由的。近些年,看了不少现代人画的山水画,看的多了、久了,欣喜之余,慢慢地心里竟潜生出一种隐隐的怅惘:画面上总是似曾相识的场景,寒林古寺,山樵渔隐,描绘的是先人潇洒通脱的姿态。这些经典的画面,特有的情境,经过历代画家的反复的皴擦敷彩,已经有些程式化的意味。高山尚在,流水绝响,中国画是写实表意的艺术,缺少了活在当下的真性情,笔墨渲染的就会是一派虚空。
  而舒建新的绘画艺术,携彩云之南温润的新风,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舒建新的画作,是需要沏一杯好茶,慢慢品鉴的。他的山,总是连绵起伏,没有异峰突起的奇崛,再高的山头,也一定是蓊蓊郁郁的,于是显得更加温暖。他的树,在浓重的墨色中排列有序,再浓密的皴擦,也会在光影里留出老树的斑驳。山体与树林之间,当然还有田畴和村寨,如果有溪水流过,画面就更添了几分灵动。这样的山水,比之亲眼所见的山水,更多了几分亲切。这样的画面,明朗中见深秀,质朴中见华滋,内敛的气质中流露出些许洒脱之气,显示出画家稳健从容的创作心态,以及他“以我观物”的审美感悟。
  对于中国画家来说,绘画是抒发情感、同时也是安顿性灵的载体,舒建新无疑深谙此道。在他看来,中国历代文人都讲游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也只有在认识和感受之中,才能对自然审美特性在创造中加以丰富和概括。舒建新有关普洱的画作,就是在对自然万象反复观察、感触中不断参悟,又融入个人情感、审美和修养,强化在作品中的个人感受和抒情风格,所以,我们在体味他的作品意境之时,常常产生宋人郭熙提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共鸣。在舒建新的作品里,既有可行、可望带来的欣赏愉悦,更有可游、可居带来的融入的渴望。
  在艺术追求上,舒建新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就在人们看惯了他笔墨中的大山大水的时候,他却又来了一次全新的“华丽转身”,把人物从山水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种融写生与写意为一体、以云南边陲民族人物为主体的“新水墨写生”。
  看看他近期创作的人物写生系列,这些在大山里生活着的民族人物,或行走或屹立,大抵是劳作和生活的姿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阳光的质感,刻写着岁月的沧桑。这些与大山大川相依为命的人们,有着来自大自然的厚重和朴素。舒建新在创作中,特别强调书写的作用,以书入画,用简劲飘逸、飞扬自在的线条,勾勒人物的轮廓,以山水画的笔墨“约略其形”。在细部刻画上,也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来表达内心情愫,利用人物的形体语言表现精神境界,每一个人物,都具有内在丰富的神韵,仿佛就在身边,就是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真实可感。
  这种对于人物神韵的把握,不就是来自于画家与云南各民族同胞的相濡以沫的真实情感?这些年来,舒建新行走在南国的山山水水,与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等兄弟姐妹情同手足,与他们在田间村头聊天摆古,在村寨里进家入户为大家画像写生,可以说,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都连接着内心的情感,每一个神情都留存着记忆中的画面。我们应该可以说,舒建新的民族风情人物画,是对于民族风情创作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力图通过外在特征表现内在精神,通过对于人物面对面的写生,进而表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状态。
  无论山水,还是人物,舒建新的绘画,呈现出一种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艺术美,一种迥异于古人的现代文人意识。历代的文人画,往往以道禅哲学为中心,禅的境界宁静清幽,往往是由空山、古寺、片云、幽林所组成的天地,强调空、虚、寂、静、远、幽、淡、枯、孤、清等。“一片寒林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讲究的是人心的安顿与平和。舒建新的绘画,承继着中国画一脉相承的文人精神,但他的绘画明显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有淡远幽深,清逸雅致的古典意味,又有平静悠然、天人和谐的人间真趣,充盈着浓郁的现实关怀。
  画中呈现的那种安然自如的景象,不也是画家内心的镜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