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权力做“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11月15日,国家博物馆收藏天津滨海新区“109枚封存审批公章”。 东方IC供图
     某文化传播公司法人代表王先生于去年10月初领取了营业执照,“在过去这个营业执照要等上半年,我三个工作日就拿到开张做生意了。”他说。提前一天拿到执照做生意,就能多赚一天钱。
  王先生受益于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为目标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第二季”,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逐步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这是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简政放权给市场带来的变化。2013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自己定下了本届任期内第一个明确、同时也是令人充满期待的目标:将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最迟在2017年年初,他需要总计减少567项国务院各部委的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
  这项改革开始后,李克强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密集节奏推动。截至2014年9月9日,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600多项。这意味着,本届政府的简政放权任务,已经提前完成。
  简政放权于外不彰,但因为触及目前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触及几乎所有部门的利益,所受阻力空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法律并不健全,在简政放权过程中,诸多现行的法律条文与正在推进的改革存在冲突,法律法规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改革。“减法”只是简政放权的“当头炮”,李克强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也正在着手开始,就是做“加法”,尤其在法制层面。简政放权和依法治国互为促进,简政放权本身促进依法治国,另一方面继续简政放权需要法律保障。
  就在去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中,又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减法”带来的效果已经显现,企业数量井喷式地增长,换来市场活力“乘法”。2014年注册民营企业的增长是60%,去年是30%,这是前所未有的数字。
  李克强式的“减法”使得现实生活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逐渐清晰起来。新一届政府用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快速推进自己的承诺,是因为他们知道,简政放权,刚开始都比较轻松,越往后,涉及到的权利越核心,越难做。而且,要不断的完善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据经济观察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