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门的那些小吃:
吃着美食,回味童年的味道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小南门、越河两岸,很多入不了大席的美味小吃,承载我儿时的记忆。
  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在小南门,很多回族同胞以经营饮食、糕点为生,代代相传,店面虽然没有过多的扩张,但老手艺却一脉相承,或老师傅依然在坚守,或年轻一代接过父辈的衣钵,味道始终没有改变。
  浓郁纯正的杨家羊汤,配以厚厚的壮馍,在寒冷的日子里吃上一碗,周身顿时变得热乎起来;越河南岸街的杨兴海糁汤,凭着几代世传的手艺,老店不仅每天吸引着济宁本地市民排队守候,羊汤冲开生鸡蛋,点以香油,鲜香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越河两岸,回胞经营的饮食品类很多,在汤饮类中有江米粥、胡椒辣汤、羊杂肝汤、小米绿豆稀饭等。面食有缸贴、黑芝麻薄壮馍、五样锅饼、油条、馓子、烧饼、油酥火烧等。肉食类中有炸鱼、炸虾等,零食不胜枚举。
  上初中之前,每天父母下班后,因为无暇做饭,很多时候都会来到这里填饱肚子。或许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或许是一份酥羊肉,或许是一份炒虾仁,父亲在一旁喝一瓶啤酒,一杯一杯,慢慢总能喝完,看着人来人往……
  如今,偶尔还会来到这里,将车停在南门桥上,望着流淌着的越河水,看着那些亲切的回族老乡,听着那些浓浓的老济宁话,总感觉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早已模糊的童年……
  本报记者 马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