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下的非遗保护
2015年03月2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刘旭旭
“非遗热”成为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文化事项,而“文化创意”也是全球流行词。《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的作者马知遥教授用超前的学术眼光及诗人的浪漫情怀,将创意学原理和非遗保护工作结合起来搬到学术讨论桌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认识非遗的新视点,并且以创意学的视角认识非遗保护也是非遗研究的一种学理创新。
作者认为,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并不是一个流行词和热点词的简单相会。作者有意将这样一个问题冠以开篇:当“非遗”遭遇创意学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现实的非遗保护中文化创意已有了对非遗的观照,作者通过对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麒麟文化、桃文化的学术研究以及华北布老虎的民俗田野调查说明:文化创意与非遗保护的结合,更主要是将创意理论运用到非遗保护的思路、手段以及抢救后的宣传和推广上,而当创意思维一旦运用到了具体的非遗生产上,对非遗进行再创造,则对于非遗本身是一种灾难。
非遗,诞生于农耕文明背景下,却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过渡中濒临危机;文化创意是伴随工业文明而产生的,是影像时代的产物。前者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丧失其生存的土壤,对其保护需要尽少改变,以保持本真性。而后者追求改变,不断创新,以期创造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文化产品。所以,作者蕴于本书的是一个在文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护非遗的问题:非遗不能产业化,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意识,非遗需要全民文化自觉的唤醒。这些论断在作者专业的田野调查和缜密的学术推理中细致而自然地得以传达和阐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