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灰姑娘》背后的童话心理学
我们变傻了还是变善良了?
2015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部已经知道剧情和结局的影片,你还会不会去看?《灰姑娘》以首周超过1.8亿的票房成绩给出了答案:当然会。
  比起《爱丽丝漫游仙境记》和《沉睡魔咒》的暗黑风,《灰姑娘》的剧情却简单得让人吃惊,纯情得让你发腻,它对原著相当忠实,而且小心翼翼地择掉了原著里的一点血腥情节。
  这就奇了怪了,这么简单无脑好人坏人二元分明的幼稚电影,怎么竟然哄了这么多成年人去看?究竟是我们变傻了,还是变得善良了? 
本报记者 张亚楠                   
“傻白甜”的灰姑娘原是“心机女”
  不得不说,《灰姑娘》自3月13日在国内和北美上映以来,它在各家网站上的评分很不赖。截至目前,在专业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灰姑娘》好评度为87%。
  唯美的画面让它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灰姑娘裙子上密布闪亮的水晶,据说有10000颗,当金灿灿的南瓜马车和梦幻般的蓝纱裙变出来的一瞬间,全场观众都瞪大了眼睛。
  相对于迪士尼1950年代出品的《灰姑娘》动画片,这部真人电影的情节几乎是原样照搬,一向喜欢对童话经典痛下黑手的好莱坞这次居然没有反转,没有对好人抹黑对坏人翻案,而是大大方方地把人物搞得比中国的样板戏还脸谱化,善良的人真的很善良,坏人就是非常的坏。
  按说,这样简单幼稚的电影,放映厅里坐的应该是扎着小辫、小脸又白又嫩、抱着玩具的小孩。但现实是,旁边坐着的都是一个个已经成熟和熟透了的成年人。其实在“傻白甜”的外表下,《灰姑娘》是一部给成年人量身打造的厚黑童话。
  在真正的格林童话里,王宫举办舞会的本意是民间选妃。灰姑娘参加舞会的动机,也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机会。
  但在电影《灰姑娘》里,导演把灰姑娘进宫的情节做了聪明的处理。首先,灰姑娘与王子在林中偶然相遇,灰姑娘以为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帅哥是个宫廷里的小学徒。这样,她要求参加舞会就不是“做凤凰”,而是去王宫见她的一个帅哥朋友。顿时高尚了有没有?
  至于王子,他不是那个为了给自己选妃,召集全国漂亮姑娘连开三天party的纨绔子弟。而是为了爱情反抗政治联姻的独立、勇敢的王室接班人。
  看到这,你是不是已经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浓鸡汤味?

每个弱者 都等待王子的拯救
  其实,这碗鸡汤,中国熬得比德国可早得多。  
  据说,中国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叫《叶限》,在这个古老的中国故事里,叶限姑娘父母死得早,后妈对她很坏,让她去山上砍柴、深渊挑水,还把她养的一条宠物鱼杀死吃了。
  后面的情节更是与灰姑娘惊人得相似。到了节日,后妈参加盛会,叶限穿上漂亮衣裳和黄金鞋也跟着去了。然而,后妈亲生的女儿认出了叶限,起了疑心,叶限害怕被她们发现,匆匆回家,途中遗留了一只金鞋,被人捡到。后来鞋子被卖到一个岛国国王那里,跟欧洲的王子一样,国王也开始疯狂寻找金鞋的主人,命令全国女人来试这只鞋。搜遍全国之后,国王终于找到了叶限,并为叶限的美貌折服,于是国王和叶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中国版灰姑娘比格林童话早了1000年。而在格林童话1000年后,这股“才子佳人风”也没有停止,《恶作剧之吻》、《泡沫之夏》、《佳期如梦》,再到不久前大热的《何以笙箫默》,现代版灰姑娘和王子们简直一扒拉一箩筐。里面的女孩子无一不傻白甜,男主角无一不才貌双全,有权有钱,并且对“我”难舍难分。可见灰姑娘是一个全世界人类迷恋了上千年的梦。
  据西方学者研究,“灰姑娘”式的童话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里,类似的版本不下1500种,灰姑娘早已被看作是一种文学母题。
  为啥从古到今,从中国到欧洲,灰姑娘都这么招人喜欢?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电影学硕士导师王颖认为,人们对灰姑娘的迷恋体现着潜意识里的自怜。
  王颖说,灰姑娘的形象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未得到应有注意的人或事”。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弱小、无力,不被重视,就从内心接受了灰姑娘,渴望着王子的拯救。

躲进幻觉,是因为现实并不舒服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认为,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掌控,不像是古代社会,依靠经验就可以解决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更多技能才能生存,比如人际关系、专业的教育……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总是会预先假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然后去参考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找到行为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预先失败”,就像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灰姑娘。我们被这种生活折磨得脆弱而沮丧。
  而这时,好莱坞电影和千千万万“霸道总裁爱上我”作品,就会给脆弱、无助的我们创造掌控感。我们在那一两个小时或者往后更多的时间里,进入了一种舒服的幻觉。幻想只凭单纯善良的情感就可以赢得幸福和未来,幻想自己可以用情感来对抗冷酷的“丛林社会”。
  现代商业电影也大多深谙这种造梦术。比如,这几年盛行的青春怀旧电影,像《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等,80后,甚至部分90后,都陷入了集体怀旧的情绪。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刘康说,他很理解这种怀旧的感觉。比如,《匆匆那年》,虽然是一部跟风而上的烂片,但是当《灌篮高手》、《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在电影里响起时,他还是一下子被感动了。这些电影元素跟《灰姑娘》的故事一样,它们都是手段高超的回忆体,让你躲进那个单纯、快乐的时光。
  刘康说,在电影研究领域,大家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当某个时代某一批人集体怀念过去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这个时代并不那么美好,意味着现实让人失望,未来让人迷茫。和集体怀旧同时出现的是集体抱怨,人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缺乏安全感成了普遍的时代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