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下的家风
2015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德宽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们爷俩常在梦中相见交谈……
  父亲一生清正廉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因食用橡子面患上慢性肠胃病,那时他在基层工商所工作,有点小权力,但他严格遵守着国家供应标准,从没想过捞点什么好处改善自己的生活。后来,他响应党的号召,退职回到了家乡,多年担任大队会计,掌管村里财务,但他从没有在自己身上花过集体一分钱。慢性肠胃病折磨了父亲一生,晚年又患上疑似精神抑郁症,整夜不能安睡。1995年,父亲去世后,我请当时的村干部清账,看父亲是否欠村里账,如有,我们子女还。结果得到的答复是,父亲不欠村里任何钱物,村里反欠父亲工资近500元。后来母亲给我说,父亲两袖清风一辈子,去公社开会从未下饭店公款吃喝过,都是自带干粮;为老少爷们儿办事从未收过一份礼,甚至自己垫钱;管的账目从未出过差错,把集体购买的几十万国债如数交给下一任会计……这就是拖着病体为村民操劳的父亲!
  父亲是个爱学习的人。他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济宁一中,但因家庭贫寒,爷爷奶奶供不起学费最终没能上学,这是他终生的遗憾。但父亲很聪慧,他靠着自学,能阅读,能写作,能算账。每天读书读报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多忙都要坐下来看一会儿书报,村里订的人民日报、半月谈、农村大众等是每天必读的,古典小说、现代小说、领袖著作、政治类杂志常放床头,父亲戴着老花镜读书看报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正因为他爱学习,他把他的中学梦、大学梦寄托在儿女身上。父亲母亲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臂膀,使我们兄妹五人都各自圆了上学梦,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当忆此,我都感恩不尽,感谢父母为儿女呕心沥血搭建的人生平台。
  父亲的勤勉敬业令我难忘。早年他在梁宝寺公社工商所工作,管理的辖区恰是我的姥姥及诸多亲戚的几个村,他没有刻意照顾谁,而是“一视同仁”,落了个“不好说话”的评价。他回到村里担任大队会计,基本上是业余差事,全是晚上或阴雨天,别人休息时,他和其他村干部议事算账。父亲身体不好,但一年四季他都是黎明即起,除了大田挣工分,还要盘算着仅有的几分自留地能有个好收成。1977年我大学毕业,不久农村土地承包了。父母亲日渐年迈,弟弟妹妹上学的上学,年幼的年幼,我作为长子,每逢夏秋都要请假回家帮父母收割耕种。每当累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帮忙呀!可父亲说,这时大家都忙,让谁放下自家的活帮咱干也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村干部,找人帮忙容易,这人情账无法还啊!咱们自己干,心安。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传承着父亲留下的家风,这是我们永远享用不尽的财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