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不合理思维焦虑自然后退
2015年03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丛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韩美玉的焦虑来源是由于对自己的“需要”与“想要”没有弄清楚,以及没有很好地分析自己的客观现实而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她的冲突焦点有三:
  其一,是她自己内外世界发生的冲突。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会以我们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个世界里也都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安排。比如韩美玉希望自己的雇主也像别人的那样能够对自己“特别大方,七八成新的衣服送给她一大包,逢年过节,点心水果也是大包小包地送给她……”另一个世界则是外部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变化多端、绝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社会。所以她遇到的雇主是“农村读书出来的,节约是节约,但工资从来没拖欠过”。而韩美玉希望自己的雇主能够与别人的雇主一致起来,这样的要求既不现实也不合理,更不是自己能够主宰得了的,于是矛盾和纠结就产生了。
  其二,自己的“需要”和“想要”的纠结。开始时她也说过,“只要人家每个月准时付给我工资,别的我也不指望了。”这是因为自己的养家糊口的需要。大女儿上学、小女儿上幼儿园,还有婆婆要养,老公挣钱又不多,需要自己的这份基本收入。可是她自己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产生了额外的、想要更多的心理和欲望。当然,想要更多,希望生活更好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但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来决定。而客观环境是,想要太多不仅没有,连现有的都会丢掉,自己又没有与他人谈条件的过硬的资本,结果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
  其三,韩美玉的思维模式是负性的。她总是能看到事情不如意的一面,比如,原雇主不能满足自己工资以外的额外要求、不给自己涨工资。而现雇主家离得太远,还不让自己同桌吃饭,工资更少…….所以,怎么想怎么痛苦,怎么想怎么觉得人家走运、自己倒霉。
  韩美玉要想摆脱自己的困境,必须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她如果能站在原雇主的角度想想,他们也不容易,“普普通通拿工资的,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女雇主心思都扑在工作上,连孩子都顾不上看”,为自己能给他们提供一点帮助、解决一下困难而感到高兴,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心态会好很多。
  其次,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忽略自己没有的。比如,原雇主“工资从来没拖欠过,对我也很和善,吃饭都是一个饭桌上”,事情也许就没那么糟糕了。而现在依然要这样去想,能找到一份比原来少200元工资的工作,总比失业后找不到工作强吧?慢慢来,事情总会有转机的。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发现使你快乐的因素,增加它;发现使你不快乐的因素,减少它。
  第三,不要活在过去,事情已经发生了,痛苦后悔都改变不了事实,要接受现实。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远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如果为过去的事情后悔,你就会消沉;如果为未来的事情担心,你就会焦躁不安。现在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如果你为现在后悔,你既失去了未来,又连不上过去,你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如果你把握了现在,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你才可能成就未来。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对于事情发生的原因推测,不要指向外界,什么别人走运、雇主难伺候等等,那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唯一能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只要努力了,结果就一定会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