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往往是各类电信诈骗案件的源头。(资料片)
本报记者 刘光斌 通讯员 王新明
新小区住户经常接到莫名其妙的装修咨询电话,很多人感到奇怪:自己的信息是怎样被泄露的?近日,淄川公安分局破获一起网络销售公民个人信息案,嫌疑人竟然就是装饰公司的业务员。
论坛“业务”广告引警方注意
2014年9月份,淄川警方网络安全部门从某论坛发现了一则帖子,声称可出售个人信息,并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随后淄川警方成立由网安、法制、般阳路派出所组成的联合侦办小组,确定嫌疑人身份为张店籍男子郑某,并固定相关证据。2015年3月4日,警方迅速行动,将居住在淄川某地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抓获归案。随后,又根据郑某供述,将与之有公民信息买卖关系的张某、刘某及孔某抓获归案。
郑某被抓获后,不认为自己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已经触犯了法律,但当民警拿出相关法律,并说清危害之后,方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供认,郑某本是张店一家装饰公司的业务员,根据装修公司的规定,拉到一笔装修业务他就能从中拿到几百至几千元的提成。为了多拉业务,挣更多的钱,郑某就有了从网上买卖小区业主个人信息的念头,既可以留作自用,多余的还可以再出售给别人赚钱。
贩卖个人信息获利1.6万元
经多方联系,郑某终于在本行业内找到了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途径。郑某分别从张店区“某某装饰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某、“某某装饰公司”业务员刘某、“某某装饰公司”业务员孔某以及其他人员手中以每个小区100元-200元的价格或互换等方式获得新建小区居民个人信息。然后以每个小区200-300元的价格转卖他人从中牟利。2013年以来,郑某先后转卖公民个人信息达4万余条(次),获利1.6万余元。他出售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在网站发布提供信息的广告和在QQ群留言,后电话联系当面确认信息真伪并交易,有时通过发送邮件进行交易,购买者也多是从事新房装饰、商品销售、提供服务等行业单位。
据了解,郑某等4人用于交易的公民个人信息已涉及张店、临淄、桓台、周村、淄川等5个区县40余个居民小区,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条,目前四名嫌疑人已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