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无处不在
2015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唐文胜(农民工)
  创业打拼的这些年,无论工作有多忙,每个周末,我都利用空闲时间进入周围的书摊、书店、邮政报刊亭甚至废品收购站,精心挑选自己钟情的书籍,一掷百金地收入囊中,然后在每天的清晨、黄昏或者睡前,有选择地阅读,有意识地摘录,有兴趣地吸收,有条理地去粗取精,真是快意人生。无论自己的玩心有多重,每次走亲访友,只要见到一本好书,就立即拿在手中细细品读,即使别人笑我是“书呆子”、不知道享受生活,我也毫不在乎。当身边一些不思进取的同事感叹工余生活枯燥无味时,当朋友们和一些年过花甲的老人感叹知识不够用时,广泛的阅读不仅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还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畅游在书籍的海洋,我乐不思蜀,趣味盎然。
  让阅读无处不在,这种习惯也使我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和朋友去排档吃饭,我捧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出门了,目不斜视,边走边看,一不小心撞上了人行道上的电线杆,额头起了个大疙瘩,朋友哄然大笑。有一次,我在小吃店一边吃饭一边读着刚买的新书——汪衍振的《左宗棠发迹史》,一同事悄悄走到我身后,在我的衣服上贴了一张“书虫,别看书了,你老婆喊你洗碗了!”的纸条,惹来人们的指指点点,我却全然不知。还有一次,归家的列车上,我捧着贾平凹的《废都》全神贯注地阅读,结果坐过了站,误了归期,惹来妻儿的一顿埋怨。
  尽管这种无处不在的阅读习惯让我多次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尽管这种无处不在的阅读方式让我远离了娱乐与物质享受,尽管这种无处不在的阅读生活让我疏远了亲朋,尽管路灯下的阅读已经成为过去式、牛背上的阅读已经成为经典、铁架床上的阅读已经成为历史、茅房里的阅读已经成为笑谈,但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读的精神依然深深地激励着我,我享受着我阅读我成长、我阅读我快乐、我阅读我幸福的无穷乐趣,因此无怨无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