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美国人不山寨
2015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几乎每次美国大选,中国都能“躺枪”——前几天,美国总统参选人、惠普前CEO菲奥莉娜女士在演讲中再次对中国放炮,说中国人不会创新。的确,喜欢山寨眼下是扣在所有中国人头上的一顶大帽子。不过,说起来,如今以创新能力爆棚自居的美国人,最早工业赖以起步的基础却是一场赤裸裸的山寨事件。下周6月9日,是“美国工业奠基者”塞缪尔·斯莱特的诞辰,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被美国人奉为圣贤的实业家,当年是怎样“创业”的。
  话说18世纪后半叶,工业的先声率先在英国的纺织工厂中出现,多种重要工业机器,比如阿克莱特发明的水力纺织机等,纷纷出现。纺织机轰鸣作响,产生出源源不断的财富喂养崛起中的大英帝国。眼看着英国人靠着这套“独门绝技”越来越富,其他国家当然看着眼馋,纷纷推出高额奖励想要挖英国人的墙脚。在所有这些国家中,新生的美国无疑干得最起劲儿。这个刚刚从英国独立出来的国家南部有的是棉花种植园,如果在商业发达的北部再建好纺织工厂,纺织产业一条龙就算齐活了。英国人当然不能让美国人得逞,英国本就缺乏自然资源,工厂就是它的一切,所以英国颁布法令,禁止产业家移民新大陆,如果敢带走纺织机器的图纸,更是罪加一等,可以上绞架。
  就在此时,塞缪尔·斯莱特出现了,此人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而且还是草根一枚,7岁进纺织工厂当童工,一直干到21岁还是个技术工人,眼看着这辈子就要这样穷困聊倒下去了。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觉得自己在工厂干了这么些年,别的不会,机器技术摸得门儿清,为什么不以此为本钱到新大陆创业呢?斯莱特这人有个优点,长年与机器打交道让他记住了纺织机的每个精确细节,根本没必要带图纸。1790年,在把自己乔装打扮成农夫后,此公登上了开往新大陆的邮船。在到达美国后,斯莱特立刻凭记忆绘出了英国纺织工厂的全套草图,凭借这套“武林秘籍”,他摇身一变成了“知本家”,有钱人竞相邀约他一起创业。1798年,迅速发家的斯莱特出资开办了自己的工厂,企业迅速壮大,到1835年去世时,他已经拥有13家工厂,成为富甲一方的富翁。
  美国的工业革命,正是在斯莱特的“启蒙”下迅速起步的。为了感谢斯莱特对美国的“大恩”,他创办的第一家工厂如今变成了美国的工业博物馆,大门口立着斯莱特的半身像,铭牌上写满了对这位“山寨大师”的溢美之词。
  相比美国人对斯莱特“实业之父”的肉麻评价,或许英国人对他“工业间谍”的称呼更中肯些。不过,抛开道德评判不谈,你不得不承认斯莱特的选择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而来时,想让后发国家一切从头创新是不可能的。“山寨”这种事情,在近处看,也许是一桩招人耻笑的丑行,但放远了看,却未尝不是一个国家发展起步时的必经阶段。重要的只是,一个国家是否打算永远这样山寨下去?如果美国当年选择了永远山寨下去,今天对斯莱特的评价恐怕就不会是“实业之父”,而只能是“工业间谍”或者“山寨大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