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的昂山素季
2015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昂山素季
     6月10日至14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将访问中国。这位因非暴力提倡民主而被断断续续囚禁15年之久的传奇斗士,将开启她的首次访华之旅。
  本报记者 张文 整理

民权斗士
  1988年8月26日,在缅甸仰光近百万民众的注目下,43岁的昂山素季发表演讲说。在演讲前,面对政府要刺杀她的谣言,昂山素季不为所动:“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
  那时,缅甸人民反抗军政权的活动正风起云涌,暴力镇压、平民伤亡事件不断上演。作为领导缅甸独立运动的昂山将军之女,昂山素季被缅甸各界人士寄予厚望。他们希望她来领导缅甸的民主运动。昂山素季站了出来,承担起反抗军事统治的重任。
  1989年7月20日,军政府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对她实行软禁。然而民心无法阻挡,在1990年5月的大选中,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绝对优势。昂山素季本该出任总理,但军政府拒绝承认大选结果,并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继续监禁昂山素季。
  她拒绝了用出境换取自由的条件,和远在英国的丈夫、儿子天各一方。她将被监禁视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靠着书本、广播和外界沟通。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在广播里得知这一消息。因无法亲自领奖,她只好让儿子代替自己发表了答谢词。1999年,丈夫迈克·阿里斯去世。昂山素季知道,如果她去英国奔丧,将再也无法回到缅甸。她选择留了下来,永远失去了和丈夫重逢的机会。
  她说:“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为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面对军政府无所畏惧,面对长期监禁平和应对,面对挫折困境保持内心强大,让昂山素季成为世界闻名的民权斗士。
精神领袖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再一次站到民众面前。此时,她已前前后后被监禁了长达15年的时间。
  昂山素季一袭淡紫色上衣、紫色长裙,面带笑容地站在住处门口,向簇拥的民众挥手致意,她说,这是一个平静的时刻,也是一个诉说的时刻,“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实现目标。  对于她的获释,许多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表示欢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赞扬昂山素季“鼓舞”了世界,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都对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表示赞赏。美国总统奥巴马热情地宣称,昂山素季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此时的缅甸,开启了从军人政权向民主制度转型的进程。2011年3月出任缅甸总统的吴登盛,释放政治犯,开放报禁,提出与少数派对话,解除各项禁令。包括解除对昂山素季的监禁,也被认为是大选前向西方示好的表现。
  这名以非暴力姿态抗议极权、暴力、监禁、暗杀等残酷现实的纤弱女人,早已成为缅甸民众敬仰的精神领袖。人们都在期待,被称作“缅甸曼德拉”的昂山素季、从印度“圣雄”甘地的政治和哲学中获取宁静的反对派领袖,将会在缅甸政坛发挥重要的作用。
偶像着陆
  从异见人士到政治人物,从民间人士到出任公职,在正在经历改革的缅甸,昂山素季的转型注定不会轻松。
  66岁的昂山素季在2011年首次竞选公职,正式当选缅甸联邦议员。2013年6月,昂山素季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明确宣布竞选缅甸总统。然而,现行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2008年)却阻挡了她的竞选之路。
  缅甸宪法第59条有两项重要的规定:缅甸联邦总统必须深谙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总统本人、父母、配偶、子女等不得有外国血统或外籍。就前项而言,昂山素季没有任何从军经历;就后项来看,昂山素季已故丈夫是英国人,两个儿子也是英国公民。2014年6月6日,缅甸宪法修改执行委员会的31名成员进行了一次投票表决,结果仅有5人同意修改现行宪法有关条款。
  在她恢复自由后,缅甸国内陆续发生了许多事情: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军事冲突、佛教徒与穆斯林冲突、失地农民与投资企业冲突……由于她对众多事件始终没有明确的表态,令一度对其充满期待的许多人渐渐变得失望。
  其实,昂山素季也很为难。在拥有实权之前,她的任何表态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她已经从一个坚定的人权捍卫者,变成了一名需要考虑政党团结、经费支持、赢得选举、懂得妥协的政治家。这也是人们的担心之处——在政坛,不仅需要理想和原则,还需要策略和现实的领导力。
  而这些任务,远不是一个牺牲自我牺牲家庭的完美圣人就可以完成的。人们依然爱戴她,她的国际声誉响亮如前,但她必须玩好这场“错综复杂的政治游戏,”昂山素季传记的作者皮特·波凡姆如是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