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干眼症的人越来越多了
和地球变暖、电子产品变多、雾霾等都有关系
2015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张玉岩   
  6月6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调查显示,沙眼目前在国内已非主流眼病,但儿童斜视、弱视及成年人眼疲劳、干眼症情况却不在少数。“干眼病和地球变暖、电子产品变多、雾霾等都有关系,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
干眼症发病率上升,与电子产品变多、雾霾有关
  “沙眼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严重时引起炎症,甚至致盲。”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利华说,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缺乏有效药物,卫生条件达不到,中国有“十人九沙”之说,“揉眼不洗手或一家人在一个盆里洗手都有可能引起沙眼病菌传播。”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调查发现,沙眼病目前在中国已不再是致盲的一个主因。“告别沙眼不等于没有传染性眼病,所以还要提醒市民注意眼的清洁卫生。”
  “近视、远视、散光统称为屈光不正,目前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王利华说,眼睛疲劳、干眼症绝大多数都是屈光不正引起的。
  “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是世界卫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的一项全球战略行动,在防治目标中,除了白内障等主要致盲性眼病外,屈光不正也列为其中。
  “干眼症的发病率比过去要高了,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出现的症状是眼睛干涩、眨眼频繁等。”
  王利华说,泪膜覆盖整个眼球,一段时间后泪膜破裂,刺激人体反射性地再眨一次眼,让泪膜再覆盖。如果泪膜破裂时间过短,则会造成眨眼频繁。“干眼病和地球变暖、电子产品变多、雾霾等都有关系,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
学龄前需及早检查视力,两三岁是视力发育关键期
  “爱眼日首先要关注少年儿童眼健康情况。”王利华说,“家长要注意,在孩子出生以后就要检测孩子看得是否清楚。因为幼儿无法看视力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捂住孩子一只眼睛,挡住孩子视力不好的一只他会没有表情,挡住好的他就会不让挡。”
  3岁以后的儿童都能学会查视力,所以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检查,有没有远视、近视或散光。“很多孩子上了学才发现视力不好,就因为很简单的检查都没做。”王利华说,内斜视常常是因为有高度远视。
  据了解,儿童从出生后到学龄前,特别是两三岁时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到了学龄期治疗起来就比较慢,还会影响上学。“如果两个眼屈光度不平衡,还会影响立体视觉,缺失这种视觉叫做‘立体盲’,甚至想开车都没法拿到驾照。”王利华说。

近视不可逆,除非使用特殊治疗
  王利华称,严格地说近视并不能算一种病,书里叫“屈光不正”。成人到了中学后才近视,戴眼镜就可以,但近视不可逆,也就是度数不会减少,只会增加,除非使用特殊治疗。例如“角膜塑形镜”,晚上睡觉时戴着,把角膜压得扁平,但这种眼镜价格有6000多元。
  “近视度数每年增加在100度之内的话就无需紧张。”王利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