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的错不能用“吃泡面”开脱
2015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朝清
  
  日前,因南昌跨省替考事件被开除学籍的大学生“枪手”敖辉致电媒体,表达悔恨之情,希望得到社会原谅和帮助。“父母在郊区租房,在学校我一个月生活费500元,经常吃泡面,有些常用的日用品也不买,能不参加的集体活动就想法子不参加,就为省点钱。”(8月3日《南方都市报》)
  高考作为一种教育分层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寒门学子实现纵向社会流动。替考则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损伤教育公平。大学生利用考试技能“寻租”,源于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淡漠。“吃泡面替考”固然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却经不起逻辑推敲。毕竟,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剑走偏锋的理由,一旦任由“弱者有理”泛滥,公共秩序必然会面临危险。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求学经历,比起敖辉来说更加艰辛乃至屈辱。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许多农村大学生一方面刻苦学习以寻求奖助学金的资助,另一方面也通过做家教、发传单、从事促销工作等多种形式来缓解经济压力。换言之,“吃泡面替考”只是敖辉为自己的失范行为找到的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
  做错了事,就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在这一点上不必渲染什么情感因素。实际上,相比于高考替考的严重性,开除学籍这样的代价并不算很重,比如在美国,充当“枪手”替考会被定性为犯罪,甚至面临多年监禁。近几年,虽然“替考入刑”仍处于争议之中,但对替考行为的惩戒力度不足却形成了共识。违法成本低,对替考组织者和相关教育主管人员的追责不够严厉才是替考难以禁绝的主要原因。
  被开除学籍后,敖辉将换一种身份步入社会,他的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性,但值得思考的是:贫困是否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成为铤而走险违纪违法的推动因素?别忘了,不少贪官在接受庭审时,也曾痛哭流涕地表示,其年幼时家境多么贫寒。这与穷学生“替考”的逻辑多么相似。
  对此,应该明确的是,贫困的确可能使人无助,但是否走向极端、突破底线,终归是个人的选择。在社会日趋公平的背景下,成功的机会其实很多,如果不愿意在正途上付出劳动,却只想着找捷径快速发财,就很容易在自己内心里给不法行为找到借口。岂不闻“贫贱不能移”,若内心失去原则,定会误入歧途,这和贫与富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