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是中国的,也是国际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士华提出“国际抗日战争”概念
2015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22日,高士华做客齐鲁大讲坛。 本报记者 王鸿光 摄
   本报记者 高扩     
  如何看待近日出炉的安倍谈话?德、日两国对战争反省何以走出不同的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22日下午做客齐鲁大讲坛时表示,应该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国际视野中审视其重大意义。中国抗战不仅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还使日军陷入“泥潭”,阻止了德日法西斯的合流。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畅主持了此次讲座。
安倍谈话一开始就想逃避责任
  2015年8月14日,安倍的战后七十周年谈话正式发表。对于安倍谈话,高士华表示,看了日文版后,觉得非常荒谬。
  高士华分析,表面上中国、韩国等曾经遭受侵略的国家所希望的道歉谈话都有,但基本上是日本右翼的思路。“以前仅仅是日本右翼的说法,现在竟然把这个思维上升到国家层面,从长远来看,其流毒一定要肃清。”
  在安倍谈话中,一场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日俄战争,被美化为所谓的“鼓舞了亚洲与非洲独立的勇气”。高士华反驳说,“日俄战争鼓舞了勇气,但随后1910年日本就把朝鲜半岛吞并了,这完全是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还有日本自称对东南亚的侵略是“东南亚的解放者”,也是没有道理的。
  在讲座最后,回答听众提问时,高士华再次谈道,安倍谈话就没有朝着一个真正与中国、韩国和解、道歉的角度出发,而只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措词,既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又能逃避指责。

多年来,中国为反对侵略孤军奋战
  高士华创造性地提出了“国际抗日战争”的概念,就是把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抗日战争放在一起审视。当时参加抗日战争的除了中国,还有美国、苏联、英国、菲律宾、朝鲜半岛(现在的朝鲜、韩国)、泰国等。
  这些国家中,有的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有的受到日本侵略但没有被占领,有的参加了抗日战争但本土未受侵略。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些被长时间侵略占领的,比如中国、菲律宾等。
  高士华引用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话说,“1937年到1945年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东亚地区唯一坚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两大政党。”高士华强调,中国战场的坚持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别是和东南亚地区相比。
  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再三称赞中国人的抵抗,他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次站出来跟侵略者进行战斗的,多年来,她为反对侵略孤军奋战。”当时,不管是罗斯福、丘吉尔还是斯大林,都一再督促或者是支持中国抗战,如果德日这两支法西斯力量合流,会对欧洲战场造成特别大的压力。

对日本百姓来说,政治只是饭后谈资
  对于国共两党在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的问题,高士华作出了精彩的分析,他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能用固定的、凝固不动的观点看待,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时间段,国共两党的作用有时是不一样的。”
  高士华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举例说,“比如说在华北,我的老家河北省景县,我童年的印象里,坚持抗战的都在说是八路军,后来我知道,七七事变之后,虽然国民党的军队进行了抵抗,但基本上国民党的军队是在向南撤退。”
  他说,国民党撤退之后,整个华北实际是陷入一种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河北、山东在内的老百姓,在这种时候,只有八路军进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抵抗。
  高士华曾在日本学习工作过17年的时间,他说,日本社会整体的右倾化是可见的,但日本普通的老百姓、上班族,并没那么多时间去关心政治,政治对他们来说只是饭后的谈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