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洪德:
16岁参军,抗日保家
2015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本报记者 尹明亮       

  从村支书职位上退下来多年,88岁的抗战老兵温洪德已经很少离开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房头村的家门。16岁当兵抗击日本侵略,成为泰肥交通队的一员,为了守护家乡,四处奔走,偷袭日军,却不敢回家,而如今,老人对家也有着更多的依恋。
  曾在战争中负伤,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年近九旬的老人身体虽无大碍,但走起路来只能慢慢踱步。耳朵有一些背,但对当年在游击队中与日本作战的经历还有不少记忆。“那时候周边日军的据点挺多,广里村、东张村还有孝里都有日军的据点,虽然真正的日军不多,但伪军不少。”当年参军,温洪德最初是勤务员,后来当了通讯员,当夜里准备袭击日伪军的时候,他就要向平常隐藏在百姓家的游击队员传信。“拿着黑夜当白天,虽然打仗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但从来也不敢回家。”温洪德说,在肥城、泰安、平阴以及周边的区域,交通队时常要骚扰日伪军据点,“但由于实力悬殊,是不敢在大路上去打日伪军的,都是看准时机,有机会就打,打不过就跑。”
  随着日伪军的扫荡,温洪德所在的交通队处境也越来越艰难,“没有好的时机,就在黄河西边整军。”温洪德回忆,当听到日军投降的消息时,他所在的“老一团”正在河西,得知日军投降后,他们便连夜过河,准备给日伪军最后一击。“刚过河就在平阴和日军遭遇上了,那时候大家伙士气也足,一路打着日军往肥城、泰安跑,追了30多里地。”
  其实日军投降时,温洪德也只有18岁,日军投降后,当时的温洪德跟着军队一路南下参加解放战争,只可惜因伤没能随军队继续南下。“说起来那时候也算是个毛头小子,但一打鬼子就来劲。”转眼间,七十年已过,当年的毛头小子也已是耄耋之年,即便努力回忆,当年抗战的很多细节,老人也已经无法再想起。但老人总是在反复述说着当年在泰安、聊城、济南周边打游击的一些记忆片段,虽然无法系统地描述,但一说起来,这位88岁的老人依旧精神振奋。对老人来说,曾经的抗战经历,是他这一生最珍贵的财富。行动不是很便利,但老人执意亲自找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章给大家看。虽说不了太多,但沉甸甸的纪念章承载着老人无数的抗战回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