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可以有,姿势要冷静
2015年09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老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在经营业绩下滑和新利基市场的促动下,很多企业也就顾不了许多了。
  当北半球逐渐步入冬季,愈发为数量稀少的国际乘客烦恼的东方航空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可能会让中国人乐意掏钱的海外商品,比如智利的车厘子、新西兰的纯鲜牛奶。
  在本周接受媒体采访时,东航人士很是骄傲自己的机智:“在很多国际航线上,我们由于乘客、货运量少,客机辅舱的使用率相比去程较低。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能否将这些闲置的客机辅舱利用起来,于是就自己去寻找适合运输的货物。”
  如果你觉得东航从高大上接送国际旅客,到脏累忙做快递飞人的“跨界”有点大尺度,那么做酱油的李锦记“出轨”卖运动手环,做家电的格力、海尔“升级”做智能手机、机器人,是不是就得打上马赛克了?
  说起来,这些正在热情“跨界”的企业,选的都是时下最热门的商业领域,就像火场求生一样,总要选一条逃生几率最大的跑。只是这些中国企业似乎太过沉浸于跨界的冲动,忘记了最光明的路也同样会是最拥挤的路,想要逃出生天,你至少得有挤过其他路人的两把刷子吧。
  而如果把商业“跨界”比作火场逃生,是选择最拥挤的路,还是选择少有人走的路,是每个打算进入新行业的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比中国企业纷纷“出轨”涌上拥挤的逃生路,近期诸多转型的欧美企业,则多是选择就近“跨界”。
  比如眼下在上海,只需150元,就能在Gucci开设的全球首家餐厅里,吃到前菜主菜甜品饮料齐全的意式正餐。也就是说,买个包包的价钱,你可以一个月内每天都去Gucci餐厅吃顿饭,店经理还会向你解释每一道菜的食材以及与Gucci品牌的联系。
  除了Gucci,从Prada、Armani到无印良品,你都可以找到和它们同名的餐馆、咖啡店,这种从奢侈品到餐饮的“跨界”,还是秉承了其营造生活方式、提升消费体验的一贯之道。正如Prada第三代掌门人Miuccia Prada所言:“奢侈品对于现代人,最重要的不再只是商品,而是生活态度。”
  虽然做餐饮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卖箱包、套装的收入,但买大牌包包这事不是每天都能有,但喝咖啡、吃饭却可以,很多人乐意享受这种消费奢侈品的新方式,这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炫耀”,也给继续消费奢侈品牌,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至于风头正劲的共享打车软件“Uber”,更是把接入网络中的各种顺风车、专享车,改造成运送同城快递的物流车,通过跨界合作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
  在如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尤其在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变革面前,跨界进入新行业的成本和门槛被大大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跨界从此就变得轻松快乐零风险,相反,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都满怀冲动地左冲右突,越来越多的外行人把原有的行业秩序撕扯得七零八落,跨界反而成为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的冒险。
  所以,重新上路的冲动固然很宝贵,但你跨界的姿势务必要保持冷静谨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