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爆发,多因积怨难解
多数家庭血案都有预谋,事发后凶手普遍“畏罪自杀”
2015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致使4人死亡的一起涉枪凶杀案,再度让人关注起一些发生在家庭内部的重大刑案。记者梳理发现,发生在近年的一些类似案件,呈现出鲜明的“矛盾积压”——谋求认同而长期不得、“‘老实人’爆发”——以暴力索取心理诉求的实现、“同归于尽”——以畏罪自杀的方式展现自我“道德立场”三个特征,其背后暗含的普遍法治困境发人深思。

  本报记者 张泰来                                    
>> 类似事件今年内就有三起
  记者梳理发现,在11月21日这一案件发生之前,单单是山东省内,仅公开报道的类似家庭内部血案,今年以来就有三起。
  日前,济南平阴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发生在3月27日的杀人案,情形与发生在11月21日涉枪杀人案极为相似。跟王某某把矛头对向妻子和继子如出一辙,在平阴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孙某于凌晨3点,先是用刀将妻子砍了20多刀,后又杀死了年仅6岁的继女,嫌犯自杀未遂被警方控制。
  4月20日,济南市天桥区,宋姓“问题彩民”,因购买彩票欠下700万元巨债,深夜斧砍睡梦中的妻子致其死亡。
  10月5日,济宁市经济开发区,犯罪嫌疑人刘某将其堂兄、堂嫂、侄儿、侄媳一家4口残忍杀害。尔后,刘某妻子车载炸药在其堂兄经营的废品收购站内引爆,300余平方米的地面被夷为平地,其本人也在爆炸中身亡。
  情节残暴,后果严重,影响恶劣,这是系列类似案件呈现在众人面前的首要特征。而纵览上述三案也不难发现,除了宋姓“问题彩民”案属“激情杀人”外,其他均系预谋作案,后果也更为严重。

>> “有些嫌疑人也是悲剧人物”
  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却并不意味着动机复杂。
  今年2月16日,河北省承德市发生的一起灭门惨案中,“上门女婿”武某残忍杀害包括自己两孩子在内的一家7口后,畏罪自杀身亡。动机何在?当地警方通报明确表述,系“家庭矛盾积累,长期受气”。
  记者梳理发现,扭曲的家庭关系是诱发家庭惨案的重要因素。琐事成疾,长期得不到纾解,一朝爆发,终成惨案。这也呈现出相对底层的民众,在“讨说法”而长期不得的情况下,以暴力“追讨说法”的朴素道德认同。
  比如,平阴的孙某夫妻关系极度僵化,孙某自述,他长期在山西煤矿打工,虽然出钱买了房子,但却“连家里的钥匙都没有”,回到家里妻子也没有好气,“衣服不给洗,想吃什么也不给做”。
  这些家庭内部矛盾,尽管看起来并非不可化解,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往往已经超出其能力范围,在短期内单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同时也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渠道。
  “有些家庭血案的嫌疑人本身也是悲剧人物,长期的积怨得不到解决,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本身法律意识淡薄,看问题片面极端。”一位常年工作在一线的刑警说,突然爆发的家庭血案背后往往源自家庭的悲剧,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是血案发生的根源。

>> 血案背后深藏法治隐忧
  “他这人很老实,没想到会杀人,不敢相信!”这是众多家庭血案的嫌疑人曝光后,邻里、朋友的第一反应。平阴杀妻案的孙某虽然砍了妻子20多刀,连6岁的继女也被一起杀害,但在平时却“连一只鸡都没有杀过”。
  记者梳理发现,不论是偶发的激情犯罪还是蓄谋的灭门惨案,犯罪嫌疑人大多没有犯罪前科,平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特征,甚至一些嫌疑人留给众人不善言辞、老实巴交的印象。
  此外,多数嫌犯普遍选择了在作案后“畏罪自杀”,既显示出“同归于尽”的残忍,又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一定的“道德色彩”。一些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惨案,往往让人感觉一言难尽,常常也与背后的复杂道德认知息息相关。
  比如,在济宁一案中,犯罪嫌疑人刘某在落网之前,已准备服毒自杀。平阴杀妻的孙某作案后逃回老家,看过老母亲后选择了用刀片割腕自尽。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而言,这些嫌犯表现出“以暴力为自己讨还公道”的朴素自我认知。而这背后,法律意识的淡漠和杀人偿命的世俗道德认知犬牙交错,展现出让人生忧的法治困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