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透的柿子、潺潺的泉水、摩崖石刻……
初雪过后,佛峪美景不可辜负
2015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摩崖石刻十分壮观。  于女士供图
  满山的柿子都熟透了。 于女士供图
     雪后的泉城颇有几分老舍笔下济南的味道。不少市民走进银装素裹的南部山区,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景。“还有满山熟透了的柿子,渴了随手摘几个吃,味道美极了。”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渴了摘个柿子吃
免费享用到饱

  28日早9点,于女士就与家人一起去南部山区寻雪后美景了。他们开车去了位于龙洞山景区东南侧的佛峪。一家沿着二环南路,不出半个小时便经兴隆庄来到矿村。
  不远处就是尚未开发成景点的佛峪,除了登山的驴友外,人并不是很多。“常看见一些背着登山包,有专业装备的驴友来爬山,这里风景确实很美。”于女士说,山里空气比城里清新多了,尽管天气微冷,她还是一路开着车窗,呼吸了个够。
  刚进到山里,路两边漫山遍野的柿子就吸引了于女士一家的目光。“红彤彤的一大片,挂在枝头摇摇欲坠。”由于低处的柿子已经很难摘到,于女士拿出登山杖,在顶端绑了一根铁丝,套上个塑料袋,成功摘到了枝头的柿子。
  “雪打过之后都熟透了,就剩一层皮包着,里面都化成水了。”这些柿子并不大,于女士一口气吃了三四个,“吃着很甜,味道美极了。”
  于女士说,山里的柿子果实不大,也不知道是野柿子树还是村里人种的,但一般都没人采摘,而是任由鸟儿和驴友品尝了个够。有村民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请人来摘也不够工钱的,不摘的话就都烂在地里了。”
  “村民一看我们采柿子这么带劲,就知道以前没干过这个活儿,都是图个新鲜。”虽然柿子可口,于女士还是没敢多吃,“吃多了也不好,主要也不是为吃柿子去的,那边的景也很美。”
摩崖石刻泉水长流
雪后美景不可辜负

  秋后满山红叶,雪后冰瀑挂山,赏千年古寺遗址、摩崖石刻,伴以清泉长流。佛峪的美景让于女士一家收获颇丰。
  “从佛峪峡谷南岸进入谷底,就能到壶嘴泉边,往北跨过一座竹板桥,就到达峡谷北岸。峡谷北岸有一条可行车的大路,往西可到龙洞景区,往东就是佛峪景区。”于女士说,往东走经龙峪观、观音堂,过一座铁桥,迎面便是气派的佛峪牌坊。上方有红底金字“佛峪胜境”匾额。据了解,木牌坊建造于清代,只因年久失修,牌坊的彩绘已斑驳淋漓,牌坊楼顶的瓦块有的已松动。
  “穿过牌坊,再向左沿石阶而上便是般若寺遗址,摩崖石刻很值得一看。”般若寺始建于隋文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般若寺的石窟摩崖造像,在当时就曾被誉为“东方小敦煌”。不过崖壁低处的大都被损毁,高处的保存完整,题字也能看得清。”
  般若寺东侧,一孤峰从峡谷底部拔地而起,峰顶一侧刻有“环翠”二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驻足于此峰顶,故此峰得名“禹王台”或“禹登台”,俗名则叫“钓鱼台”。
  从禹王台下来,就能去四季常流的林汲泉了。林汲泉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第49位,在禹王台东侧的崖壁上。泉水清澈自石穴中涌出,汇入小泉池。在林汲泉北侧,还有一处20余米高的悬崖迎面耸立,“气温低,瀑布成了冰瀑,垂落下来十分壮观。”
佛峪出行路线:
  开车的话可途经兴隆庄到矿村。经兴隆一村、兴隆二村、白土岗、大泉、涝坡、矿村,到达佛峪林场的北台。从这里沿小路(岔路口少,一般不会走错)约1小时就能到佛峪。
  此处也可以乘坐公交车抵达。121路公交车9点发车,大约10点左右到达矿村。一路沿着村内水泥大路直行,到村口处有Y形状的路口,沿左边路口可以到达佛峪,沿右边路口可以到白云观(有一株1300年的银杏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