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孩子一走,老人心被掏空
此时空巢老人抑郁症高发,专家提醒子女走后多与老人联系
2016年0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女儿和老伴走后,周世华一个人烧水做饭。  本报记者 陈玮 摄
     年过完了,年轻人走上了工作岗位,不少老人却因为儿女的突然离开,而产生了抑郁情绪。心理专家表示,儿女此时应该做好离别前的老人情绪处理,走后多与老人联系,社区和社工也要关注空巢老人节后的心理问题。
  文/片 本报记者 陈玮   
孩子走了
自己煮碗粥就当顿饭

  济南市历下区绿景嘉园社区的居民周世华年近六十了。他的独生女小怡十年前去了天津打工,如今在天津结婚落户,还有了一个女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周世华和老伴才能见到女儿,平时只靠电话联系,有时候周世华担心打扰女儿的工作生活,只等着女儿给自己打电话。
  今年除夕,小怡第一次把孩子带回家,这可把老两口乐坏了,提前就包起了饺子。平时冷清的家一下子多了很多欢乐。“每天都闹腾,我神经不好,有时候还出去透透气。”周世华笑着说。
  前些天,女儿回天津了,老伴也跟了过去帮忙看孩子。这让周世华一下子觉得“空”了,热热闹闹的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回到家,周世华环顾了一下空荡荡的屋子,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他说自己一个人午饭就简单点,煮碗粥就能解决。烧上水,他就去翻日历,算计着老伴回来的时间。周世华说,“心里总是会想孩子,有时在家看新闻,都觉得没心思。”
  周世华并不是个例,济南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张洪涛说,虽然今年还没有统计,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重大节庆后,抑郁的老人比平时上涨两成左右。“随着空巢率的提高,人数有上涨趋势。”
节后抑郁症老年人
逐年增多

  “节后子女突然离开,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会因为分离,产生一些抑郁的情绪。”张洪涛说,在去年同期的案例中,有位老人在诊室说起孩子节后离开,就不停地掉眼泪。
  “节后老人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性格孤僻、自闭以及产生纠纷、矛盾等。”济南“幸福魔方”老年人社工项目负责人赵琰说。
  山大二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郭公社接触过一个72岁的病例,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北京不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呆了没几天就走了。“之后老人就天天没精神,什么也不愿意干,常觉得生活没意思。”
  在郭公社看来,对于有些敏感的空巢老人来说,孩子短暂回家再离开时如果处理不好,比常年不回家给老人带来的刺激还要大。“老人突然被闪了一下,严重的或许还会形成心理创伤。”
  郭公社建议,子女在离开前可以对老人进行情绪疏导,比如给老人说过段时间还会回来看他,让他心里有盼头,不会因为不被重视,而形成失落感,进而导致焦虑和抑郁。
孩子走后
别断了与老人联系

  在省老龄办相关人士看来,老人的节后抑郁情绪,城市要比农村高发。“农村的老人送孩子的时候也会出现情绪低落,但是很快就会在周围邻居的交往中抵消。”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节后抑郁情绪是暂时的,需要调节,这就好比清水里投进了一颗石子,恢复平静需要一定的时间。”郭公社说。
  赵琰把这段时间称为“节后老人空当期”,她正准备着手就解决空当期老人的情绪,进行一系列活动,比如入户探访、陪老人聊天、组织老人集体活动等。
  赵琰认为,应该建设社区交往平台,把大家集中在这个平台上,形成熟人网络和良好的邻里关系,并且把爱心企业、志愿者吸纳进来,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历下区绿景嘉园社区居委会和建达社工,也准备开始空巢老人的入户调查,了解老人的情绪,并将举行猜灯谜、给老人开课等活动,让老人走进社区。  
  “但是子女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洪涛说,“在离开家后,子女应该多与老人保持联系,让老人平稳过渡,不要一下子让他们觉得子女都走远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