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鼓敲起锣,扭起咱的大秧歌
周村举办元宵节艺术展演,近40个节目让市民过足瘾
2016年0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扮玩现场的芯子表演。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洋 摄
  扮玩现场的龙灯表演。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洋 摄
  扮玩现场的旱船表演。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洋 摄
  参加芯子表演的小演员最大的也只有八九岁。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洋 摄
   文/本报记者 刘光斌 片/本报见习记者 李洋
  威风锣鼓敲得震天响,喜庆秧歌扭出新气象,龙狮飞舞出恢宏气势,非遗“芯子”展出空中绝技……22日,由周村区4个镇办组织的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队伍,带着近40个节目走上街头,为民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盛宴。
  锣鼓队在队首导引,周村恒星路上,市民扶老携幼,站满了近两公里的游行道路两旁。两个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换上小一号的青衣长褂,粉黛峨眉后,端正地站在圆木做成的芯子上,栩栩如生。
  《人面桃花》、《白蛇传》、《碧波仙子》等十一台“周村芯子”精彩亮相,作为周村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芯子”精湛的技艺让人拍案叫绝。高空中,由孩童装扮的古装人物韵味十足,衣袂翩翩,宛如仙女下凡,引得现场观众连声叫好。“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那边华衣彩服、虎虎生风,威风锣鼓、喜庆腰鼓、舞龙狮、踩高跷、赶毛驴等一系列传统节目相继上演。喜庆锣鼓震撼了全场,滑稽表演逗乐了路边看客,龙狮翻腾让现场气氛陡然升温。
  “周村芯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后传至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张店和临淄等地,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2008年,“周村芯子”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周村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2年,成为周村人民节日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